接上文:造成人體不舒服、生病的六種邪氣(上)

 三、暑邪

關鍵字:#夏令主氣

如果你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查詢「暑」的意思,可以看到「暑」作為名詞時,意思之一是「炎熱的夏天」,顧名思義,暑邪是獨發於夏天的邪氣。

關鍵字:#陽邪,性炎熱

大家對夏天的印象是甚麼?

陽光、熱、流汗、戶外運動……,感覺這些充滿動能的意象應該會不斷出現在各位讀者的腦中。暑邪也有類似充滿動能、炎熱的特質,因此可以輕鬆將它分類到陽邪的範圍裏。受到陽邪影響而出現的各種症狀就有:高熱、煩渴、面紅、目赤等。

❖ 暑邪性質(晨星出版社提供)
❖ 暑邪性質(晨星出版社提供)

關鍵字:#性升散,易傷津耗氣

關於這個關鍵字,我們也可以再用「熱漲冷縮」解釋一次。夏天氣溫高,也會影響著人體的溫度,為了維持人體的恆溫,毛細孔會打開,將過多的熱能透過水份帶走,《靈樞.歲露》曰:「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

植物在在氣溫炎熱時也會將葉片上的氣孔打開來散熱;微觀來看,氣體分子受暑氣影響變熱時也會向上躍動,整個世界形成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人體適度散發水份帶走熱能維持體溫平衡是好事,但是如果身體的散熱機能出現問題,毛細孔沒有適時地調節關閉,就會導致身體喪失過多的水份與電解質,使身體散失津液(體液、水份),整個人很疲累的感覺(耗氣),進而產生「中暑」喔!

關鍵字:#多夾濕

看完上述幾個關鍵字,大家可能會覺得暑邪應該很乾燥,那怎麼在這裏突然出現一個「夾帶濕氣」的關鍵字呢?這要由兩個方面來剖析。

首先,體內水份與電解質流失,會使體液濃縮,如果剛好人體又氣虛,就會導致體內循環不暢,許多代謝廢物就無法被好好地排泄出去,進而產生濕氣。

第二,夏天的現象不只是一派的「熱象」。夏初的梅雨,盛夏的西北雨乃至於颱風,相信是生活在台灣的你我都相當熟悉的現象。又濕又熱的空氣會使汗無法蒸發,阻礙體內水份的散失,也會讓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濕邪」有機可趁。

❖ 暑多夾濕的原因(晨星出版社提供)
❖ 暑多夾濕的原因(晨星出版社提供)

❖ 暑多夾濕的原因(晨星出版社提供)
❖ 暑多夾濕的原因(晨星出版社提供)

四、濕邪

關鍵字:#屬於陰邪,性趨下

若把濕邪形象化,最好的描述就是「剛沾滿水、濕漉漉的毛巾」。濕漉漉的毛巾掛在衣架上時,一定會不斷往下滴水,這就像是濕邪往下走的性質。由於性質近似於水,濕邪因此被視為屬於「陰」的邪氣。如果它侵犯人體,主要也是影響身體下半部,病症會有「向下」的特質,例如:小便淋濁、女性白帶問題、泄瀉、下肢水腫、下肢潰瘍等等症狀表現。

關鍵字:#重濁、黏滯

濕邪雖然性質近似於水,但並不等於水。要釐淸濕邪的特性,可以先從「濕」這個字看起,其象形文字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濕」的左邊是水,右邊上半部是「日」,下半部則是兩條掛在某條橫杆上的長條物品。「濕」一字本意便是出自絲品經過浸染後掛在架上曬晾的模樣,呈現出來的特質是「水份附著在物品上」的意象。

❖ 「濕」的小篆寫法。(出自教育部)
❖ 「濕」的小篆寫法。(出自教育部)

延伸到人體,我們體內的水份也是跟各種蛋白質、電解質等各式物質結合,在體內進行各種作用與循環,而之後代謝出的廢物、排泄物也都含有水份。這些都是濕氣的來源,因此濕邪具備混濁、沉重、穢濁、黏滯的這些特性。

在臨床上,中醫師會詢問病人排便沖掉之後會不會卡馬桶、小便會不會有澀滯不暢的感覺,跟觀察舌苔是否黏膩等方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濕氣。#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病中醫搞WHAT:一覽中醫基本原理、適合病症、看診秘訣與養生原則,告訴你為甚麼要看中醫》,晨星出版社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