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周四(6月20日)稱,中共應解釋其報告的2023年度兩個貿易順差(也稱貿易盈餘)數據差距巨大的原因。

美國財政部周四在半年度外匯報告中,對中共官方數據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質疑。中共海關2024年上半年公布,2023年中國貿易順差8,230億美元,但中共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為5,940億美元,兩個數據相差近2,300億美元。

美方對中方數據的關注引發外界熱議。因為這兩組數據差距實在太過龐大,2,3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的1%以上。

但是,自2000年以來,中共官方公布的這兩組數據的平均差距僅為70億美元。

美國希望,北京能夠澄清為何中共海關數據顯示的中國貿易順差遠大於國際收支報告的貿易順差。

中共官方一直沒有正面給出解釋。中共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4月份國新辦發布會稱,這兩個數據的差異是因為統計原則和計價方式不同。

他稱,他們海關的數字和外匯部門的數字都是公開透明的,並讓大家自己去分析。

美國財政部並沒有對兩份中共官方數據中的任何一份的準確度給予肯定。

近年來,中共這兩套貿易順差數據之間不斷擴大的差異引起了許多經濟學家和國際組織的關注。

在中國國內房地產泡沫破滅降低了國內消費,中共政府正在依靠出口來推動增長。不只是西方國家,連東南亞周邊國家甚至金磚國家都在抱怨,他們的國內市場正被中國出口產品淹沒。

所以,中國真實的貿易順差規模是目前的一個外界關注的關鍵問題。

對於中共外匯管理局將部份數據差異歸因於跨國公司在自由貿易區的活動,將商品製造外判給中國公司,美國財政部表示,「尚不清楚哪些趨勢在過去三年導致(兩套順差數據)差異擴大」,並呼籲中方提供進一步的量化證據來澄清。

一位官員在5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自去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IMF)也一直「密切」關注中國的這一問題。該組織將在即將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討論這個問題。

美國財政部強調的另一個中國外匯的異常現象是,在中國居民持有的外國資產並沒有明顯下降,而同期大多數發達國家大幅加息的大背景下,中共官方報告2022年和2023年的海外投資收入均有所下降。

一般報告海外投資收入下降,有助於調降報告的經常項目順差。

前美國財政部官員Brad Setser在社交媒體X上分析說,關鍵問題是,中國擁有巨大的商品順差,但過去報告的經常帳戶順差非常小,現在卻突然接近GDP的1%。

Setser現在是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

他表示,中共國際收支平衡表衡量的商品順差遠小於報告的海關數據,加上在美國和全球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報告中國居民投資收入在下降,這兩種反常現象都會導致報告的經常帳戶順差減少。

他觀察到,官方國際收支平衡表中「誤差與遺漏」也在同期出現了大變動。

國際收支平衡表由經常項目、資本項目、誤差與遺漏和儲備資產變動這四項構成。

「正確的答案是,(中方)對經常帳戶順差調整時也機械地減少了『誤差與遺漏』,因此真正的經常帳戶順差和真正的流出都比報告的要大。」Setser分析說。

他認為,中方刻意壓低了2023年的經常帳戶順差的數字,並希望通過降低順差數字以更好地匹配實際資金流出。這就意味著,中共在砍順差數字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動到了「誤差與遺漏」項的數字。#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