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7個月新低,逼近7.3元人民幣兌1美元關口。大量資金也正從中國流入香港。另外,俄羅斯央行強制出口商拋售人民幣,導致當地市場人民幣兌盧布匯率下跌5%。人民幣正在遭遇來自多方面的貶值壓力。

人民幣遭遇外資與俄央行售壓力

6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的離岸跌至7.2923元人民幣兌1美元,創7個月以來新低。部份原因是中共央行即期定盤匯率疲軟,引發市場猜測當局可能準備允許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今年迄今,人民幣兌美元已下跌2.2%。

另外,近期外國投資機構進入中國大陸股市的北向資金也在轉向,由前幾個月的買入變為賣出。6月份,約有330億元人民幣(約45.4億美元)通過滬港通流出中國大陸。今年截至目前,從中國大陸流向香港的資金已達1,290億元人民幣(約178億美元)。

4月份的最新官方數據顯示,香港人民幣存款爲1.09萬億元(約1,500億美元),接近2022年1月的峰值。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儲備的增加被認為將加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俄羅斯央行為穩住盧布匯率而強制出口商拋售人民幣,導致當地市場人民幣兌盧布匯率下跌。6月19日,人民幣兌盧布一度重挫逾5%,不僅是兩年多來最大單日跌幅,更是2023年5月以來首度跌破1元人民幣兌11盧布關口,之後幾個交易日持續震盪,截至22日離岸市場收盤,人民幣兌盧布報1:12.27。

人民幣對盧布下跌原因,莫斯科高等經濟學院教授Evgeny Kogan表示,市場參與者擔心人民幣也將遭遇和盧布同樣被制裁的命運,正大舉拋售人民幣。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人民幣兌盧布貶值5%並不是令人吃驚的跌幅,因為俄羅斯和中國一樣,都是外匯管制的國家,而且俄羅斯與中國、印度進行貿易時,一直認為自己虧了,認為自己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商品方面沒有議價權。

李恆青說,「現在俄羅斯手裏握著大量人民幣,沒辦法消化。而中共與俄羅斯捆綁在一起,中國的銀行被踢出SWIFT系統的風險在增大。在這種擔憂下,俄羅斯強制拋出人民幣,我相信俄羅斯是做得出來的。」

另一方面,雖然美元兌盧布的官方價是1:90,但黑市價已炒到1:300、1:400。網上流傳,如果在中國換到5萬美元,拿到俄羅斯黑市可兌換到2,000萬盧布,再把這些盧布拿到中國,按照中共官方的外匯牌價可兌換到25萬美元,能夠迅速賺取巨額利潤。

對此,李恆青表示,這樣的巨額利差,對人民幣匯率的衝擊太大。「小規模,偷偷摸摸的交易確實可以,但是能大量地換到1比400這麼高匯率盧布的市場不存在,比如多少億、上百億這麼大量的,根本做不到。」

兩組貿易順差數據差異巨大 或暗藏資金外逃

美國財政部6月20日在半年度外匯報告指出,中共海關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的貿易順差比國家外匯管理局報告的貿易順差高出近2,300億美元,而自2000年以來,兩組數據的平均差距僅為70億美元。報告表示,中共政府應對巨大差異提出量化證據。

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此前將部份缺口歸因於跨國公司更多地使用特殊類型的自由貿易區,將商品製造外包給中國公司。但美國財政部表示,「尚不清楚過去三年中哪些趨勢會導致這些差異擴大」,並呼籲中共政府提供進一步的定量證據,來澄清這一問題。

2,30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的逾1%。李恆青表示,巨大差異令人匪夷所思,中共很難對數據做出透明性的解釋,巨大差異的原因可能有三種情況造成。

他說,「最大的一個可能性就是,海關報出來的數據經過了人為的調整,不僅是海關,發改委也會去修飾海關的數據,目的是粉飾『經濟光明論』。」

「第二種情況是,賺得外幣的外貿商預期人民幣貶值可能性大,拖延結匯時間,選擇人民幣貶值時再結匯,以賺取差價。這只是一般操作。」

「還有第三種可能性,就是很多未結匯的外幣最後變成了美元、歐元、日元,甚至港幣,以某種名義投資等,最終留在了國外。」李恆青表示。

獨立評論人士蔡慎坤對大紀元表示,「2,300億美元的巨大差異,主要原因非常明顯就是海關在造假,因為海關的數據與東南亞國家、與美國、歐洲出口的數據都對不上,顯然就是海關在誇大出口量,其目的是為了美化GDP。」

另外他提到其中也含有資金外逃的部份。他說,「離岸市場對美元需求較大,(外匯)可能被截流了,比如,被截流在資金流通較自由的香港等地,通過地下錢莊,國內權貴在國內付人民幣,在香港等地收美元,這會流失部份外匯。」

蔡慎坤表示,雖然地下錢莊被打壓得很厲害,但是在國內始終有資金外逃的需求,地下錢莊以貿易公司名義或「化整為零」的形式也在營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