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3名海外法官先後辭職或宣布任期屆滿後不再續任,其中英國籍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形容香港法治受到政治環境威脅,又在接受英國BBC訪問時,批評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例壓制和平的異見人士。

岑耀信2019年起出任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2020年《港區國安法》出台後,他曾撰文力挺香港仍有法治,揚言留任。唯面對國安案件在這幾年一再升級,岑耀信最終選擇「擇善固執」,在辭任之後更表明擔憂香港法治環境。

《金融時報》刊登岑耀信的投稿,標題為「香港法治岌岌可危」(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 is in grave danger)。他罕有評論高院就初選案的裁決,直言在法律上站不住腳。他花大量篇幅形容香港法官面臨的處境,指出香港對中國政府順從的媒體、強硬立法者、政府官員以及中國政府「喉舌」官媒不斷持續鼓噪,製造壓迫性的氛圍,每次法官裁決批准保釋或宣告無罪時,都會引起一片憤怒的圍攻,要司法界「愛國」的呼聲不斷。

岑耀信慨嘆,受到日漸黑暗的政治氛圍恐嚇和說服,許多法官已經忘記他們捍衛自由的傳統角色,更直言《基本法》和《國安法》保障的言論和集會自由,只是口頭上的承諾,從未兌現。岑耀信形容,曾經充滿活力和政治多元的香港社會,正慢慢變成一個極權國度。他回顧當初接受任命的初衷,是希望海外法官有助維持法治,但他擔心這已不再現實。

作為香港法制最高機關,一位前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作出的「反撲」,對特區政府做成的「震撼彈」,顯然比起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主席羅奇的「香港玩完論」做成更大的聲譽損害,官方不得不作出強硬回應。先由國務院港澳辦出手,狠批岑耀信是「司法界恥辱」,中聯辦亦批評岑耀信抹黑香港法治,與唱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相互策應」。香港國安公署亦批評岑耀信「喪失品行操守」,將成其「人生污點」。

由官方的猛烈狠批立場,反證岑耀信對香港法治制度的批評並非無的放矢,反而是處處批中香港的法治制度已被「武器化」,正如岑耀信的批評,《國安法》與煽動罪是「不自由的立法」,嚴重限制香港法官的自由,而法官必須應用該法律。而《國安法》的實施是應對立法會可能出現民主派佔多數的威脅,並鎮壓即使是和平的政治異見者。

新一期《經濟學人》指出岑耀信的批評,表明法院的運作表面雖然大致正常,但香港領導人的壓迫性越來越大,迫使外國法官做出艱難的選擇。從理論上講,法官是獨立的,但他們每年都會接受審查,而且政府通常會明確說明其對案件的期望結果。而直到上個月,它在國家安全審判中的定罪率為100%。

諷刺的是,面對多名海外非常任法官陸續離任,特區政府不但沒有絲毫檢討目前的法治環境,反而有建制人士提出,香港是否還需要海外法官?當中包括資深大律師兼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指海外法官存在主要是為了觀感,而非在司法上真正發揮作用,質疑香港是否需要保留海外法官這項傳統。

據《明報》政情版提到,近期有內地收風人士南下打聽政圈對該議題的看法,以及法官辭職對香港的影響;收風人士認為,香港作為實行「一國兩制」和普通法的國際城市,若不再邀請海外法官來港實在不太合理。據了解,港府亦不認同「香港毋須海外法官」這一觀點。有政府中人直言,雖然今次有辭職法官抨擊香港法治,但擁有海外法官是香港的優勢,而且其它地區罕有這樣做,該制度可令外資對香港司法更有信心,有利營商環境。

顯然法官辭職風波已影響到香港聲譽,不過一旦政府真的因此放棄聘請海外法官,造成損失將更難挽回,特別是將無法再保持與其它普通法國家聯繫,真正由「一國兩制」變成「一國一制」,屆時香港的特區地位就變得與內地城市無分別,真正令投資者對香港失去信心。

對於岑耀信撰文指,香港現在面臨慢慢變成極權國度,羅奇近日亦有回應,形容「這聽起來像是寓言中溫水煮蛙,難怪這個曾經非凡的城市的情緒如此陰沉」,更稱昔日的無憂無慮和積極進取的能量,已經被相對陰鬱的頹廢感取代,更觀察到對年輕一代來說,這近乎絕望。

羅奇指,這不僅是情緒轉變,香港曾經開放和誠懇參與的文化退化為過度防衛態度,對善意提出尖銳問題的人作人身攻擊。

由「香港玩完論」到「政治凌駕法律」的批評,這些昔日曾經支持捍衛香港制度優勢的傑出人士,面對制度開始崩壞站出來作出提示及警告,但可惜的是不論北京或特區政府均以政治抹黑無視這些建議,反映的是權力階層只為個人利益而不惜犧牲整個香港的制度優勢。正如《經濟學人》指出,雖然商界人士表面對司法情況的反應相對平靜,但香港作為全球商業和金融中心的角色正取決於法治。過去,商界中的許多人認為,關於國家安全事務的討論是獨立的,法律體系的其餘部份仍然是獨立和有效的,包括保障個人私有產權及解決商業糾紛。但是,隨著外國法官以難以為繼的環境離開,將兩個司法問題區分開來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