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果欄建於1913年,至今已有111年歷史,經歷了13名港督及5名特首,跟香港一起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高低起跌。上期「茶訪天地」分享了果欄的歷史,這期我們將走入果欄人的生活,從他們的角度體驗百年果欄的另一面。

筆者首先去拜訪在油麻地果欄工作超過三十年的鄒萬有(Dee哥)。雖然Dee哥不是欄主,但他一直都在油麻地果欄工作,所以對果欄的人事非常熟知。Dee 哥現年64歲,出生於香港,年青時投身殖民地時代的特別行動組紀律部隊,亦曾被派往英國受訓,回港後在紀律部隊擔任顧問工作,但遭父母反對,自己亦感意興闌珊,毅然離開當時的崗位。一路聽Dee哥說他從前的英雄故事,感覺就像電影橋段,隱世在果欄的「世外高人」。

Dee哥辭官後輾轉間入行製衣業,負責尾部門主管,一做十多年,因製衣業於90年代初開始遷移國內生產,大部分香港工廠都有名無實,只用來作申請出口配額文件用途。

在果欄入行逾30年的Dee哥,分享昔日往事。(Sasa提供)
在果欄入行逾30年的Dee哥,分享昔日往事。(Sasa提供)

果欄打拼30載 仍稱自己是新人

Dee哥亦感製衣業式微,得朋友引薦到油麻地果欄的欄檔工作,一做廿幾年。後來因為2016油麻地果欄三級火燒連環屋事故,Dee哥原來工作的欄檔屋燒燬了,後來他便另投其他欄檔繼續工作。據知當時被燒燬的欄檔的欄主及工人,幾乎全都離開了果欄,沒有再在油麻地果欄繼續經營。只有Dee哥仍留在果欄繼續工作。他說雖然由第一日踏足果欄到現在已經三十幾年,但他認為自己仍不能稱得上是老行尊,因為果欄已營運百年,他笑着說自己仍是新一代人。

退隱果欄 逍遙快活過人生

Dee 哥每晚九時回到果欄,第二天早上八時左右放工回家,一年只在農曆新年放一兩天假,雖然太太催他早些退休,但Dee哥一早視果欄是自己的家,欄友是家人,客戶是朋友,他說:「我們工作日夜顛倒,在外面完全沒有朋友,很多老顧客已成為我的好朋友。我們商會有果欄法定假期,假期我都是回來工作,老闆補錢給我。」果欄商會每年都派一張法定假期表,其中3月15日是九龍欄假,但大多都不會跟隨,只是欄商老闆要跟這個假期表補錢給工人。

Dee哥展示果欄法定假期表。(Sasa提供)
Dee哥展示果欄法定假期表。(Sasa提供)

問Dee哥在果欄這樣的生活方式,他有沒有後悔入行?如果給他一次再選擇的機會,你想做什麼類型的工作?退休後又會怎樣過不用日夜顛倒的正常生活呢?他說:「我沒有想過退休後要做什麼事,亦沒有後悔,再次選擇都會做果欄。雖時日變遷,但果欄只會慢慢改變,不可能立刻大變。我都老,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方式,還未想退休,就會繼續留低。這裡越來越有人情味;這裡的人比從前亦越來越友善,現在所有人只想做好生意。」

約見Dee哥是早上7時,他在果欄收工之後。問Dee哥平常會否立刻回家睡覺,可能他擔心我會感覺阻礙他休息,他說平常大概12點才睡覺。但我自己就是提早了很多起床趕去油麻地果欄會見Dee哥,所以在充滿睡意、睡眼惺忪的早晨,用一杯濃厚、溫暖的早餐茶為自己甦醒是再適合不過,而且為了配合果欄的感覺,我帶了Inari自家調配的English Breakfast 茶,加入水果乾,泡了一壼水果茶給Dee 哥品嚐。

Dee哥在店內工作。(Sasa提供)
Dee哥在店內工作。(Sasa提供)

英國早餐茶的來源

英國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也稱英倫早餐茶、英式早餐茶,是一款經典的英國拼配紅茶,一般採用中國茶、印度阿薩姆、斯里蘭卡和肯雅產的茶葉混合而成,是英國具代表性的茶飲之一,是傳統英式早餐的一部分。而我給Dee哥品嚐的英國早餐茶是我們自家秘方的拼配,口感醇厚濃烈,香氣飽滿,還帶有淡淡的花香。通常用來搭配英式早餐,一般和牛奶及砂糖混合做成英式奶茶飲用,也適合搭配檸檬,或帶酸味的新鮮水果或果乾。

關於English Breakfast Tea的故事有這樣的流傳,英國人愛喝茶的文化是源自於凱瑟琳公主(葡萄牙國王約翰四世之女),她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成為王后之時,據說當時她的嫁妝裡就有茶葉;原本茶葉在英國只當作提振精神,但這位王后非常喜愛飲茶,有每天喝茶的習慣,而皇室貴族們為了能夠與其談資,紛紛效仿起她的舉手投足、穿著打扮,當然也包括了「喝茶」。

另一個說法,當然也是謠傳,話說在1892年,一位蘇格蘭茶拼配師在愛丁堡嘗試配方,東拼西配,拼配出了這一經典之作,起初將它命名為「早餐茶」也是組合了中國、阿薩姆、錫蘭三地的紅茶香,麥芽糖香滋味令人難以忘懷,後來也深受當時英國的皇室的維多利亞女王喜愛,而在名稱前加上了「English」點綴,進而普及至大眾,並熱賣紅到今天。

無論哪一種說法的故事,這款鼎鼎大名的英國早餐茶,都成了家喻戶曉的經典茶飲是無庸置疑。

Dee哥邊品茶,繼續邊說果欄故事,他突然問我這茶是否很昂貴?他說味道很好很香,應該是很優質的茶業。我跟Dee哥說:「這是English Breakfast ,是很優質的茶葉,但價錢不是太貴。」他又問我帶來的茶杯是否很名貴?是古董嗎?我說:「朋友的爸爸退休前是做茶具生意,她說這些是從前公司樣板,她知我喜歡古老東西,所以送了很多給我。」

訪問完之後,Dee哥問我還有什麼地方想去拍照,可帶我在早上的果欄走走;又問我要不要去訪問西環果欄,他有些朋友在那邊工作。Dee哥的熱情,令我對這神秘的油麻地果欄完全改觀。縱使這裡曾經被稱為是三山五嶽的自治社區,但一切都是從前的舊劇情,現在所有都變得不一樣了。

下一期的「茶訪天地」,Dee哥再與大家分享果欄的特色手工藝、充滿江湖味的數字暗語,以及果欄工人所用運輸工具的變遷。◇

(下期「茶訪天地」將於6月21日刊登)

果欄的攤位。(Sasa提供)
果欄的攤位。(Sasa提供)

Sasa簡介

廚藝導師、攝影導師、手沖咖啡師、茶藝愛好者、自由作家及攝影團領隊,俗稱斜槓族。現居香港,喜歡拿著相機看世界。現職「INARI Tea HK」負責人,職責是將好茶帶給愛茶的人。以茶會友,探索香港人香港事!

作者電郵:contact@inaritea.com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