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果欄有著百年歷史,「茶訪天地」前三期介紹了果欄的背景和在此工作超過30年的Dee哥的故事,今期我們請來三代人經營「盧根果欄」的新生代阿樂,談談新一代人對於在果欄做生意的想法。

三代人的「盧根果欄」

第一代「盧根果欄」是阿樂爺爺在60年代開辦的果欄,阿樂的爸爸於1952年出生,長大後順理成章幫手父親做果欄生意,一做就幾十年。現在雖已是古稀之年,但仍在盧根果欄工作,因為阿樂不想父親像爺爺一樣,退休後在家無所事事,反而更容易衰老。阿樂說隔鄰攤位有位老人家已經90歲,仍然每天回來果欄做些輕量工作,身體非常健康。

來到第三代的阿樂,盧爸爸並沒有給予任何壓力要阿樂繼承家族事業,反而希望兒子在外面闖闖,看看這個世界。因他知道果欄工作實在太辛苦,而且日夜顛倒。好多果欄人做一兩代就上岸,多由伙記接手做,好像盧根果欄承傳三代已少之又少。

來果欄工作後,阿樂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很多新事物。(Sasa提供)
來果欄工作後,阿樂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很多新事物。(Sasa提供)

阿樂初出茅廬的工作是教書,和太太一同在某中學教通識科。阿樂十年任教生涯不太愉快,通識科因政治問題減省資源;教學性質改變;學校人事關係改變,以至阿樂越來越找不到他想教學的初心。於是後來投身果欄,接手家族生意。

阿樂與父親。(Sasa提供)
阿樂與父親。(Sasa提供)

童年時的果欄跟現在有什麼分別?阿樂憶述:「果欄的環境及設施其實沒有與時並進,改善的地方實在太少,到現在一樣會在巷子小便,那有時間趕得切跑去公廁?細個時候,爸爸都有帶我們去果欄玩,當時感覺地方好污糟,周圍都是爛地、泥地。當時果欄的人個個都好惡,說話好大聲,句句都粗口。」

「我爸爸在果欄都好粗魯,但他很有節制,回家就變成一個好斯文的父親,從未聽過他在家裏講過粗口。讀中學的時候,爸爸叫我去果欄做暑期工,雖然有糧出,但我更加希望可以同朋友去玩。而且很難和同行的前輩溝通,所以我不喜歡去果欄幫爸爸手,真的沒想過長大後會回來接手果欄。其實到現在我都不太喜歡果欄的環境,我放下教鞭後,都需要找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那倒不如回來果欄幫輕爸爸,始終他年紀都開始大。其實最不能習慣並不是果欄生活模式,而是跟太太每天見面時間太少。」

「盧根欄」主要經營台灣水果。(Sasa提供)
「盧根欄」主要經營台灣水果。(Sasa提供)

智慧經營果欄 更深入了解父親

問阿樂要和父親一起在百年果欄工作,如何做到保傳統求創新?阿樂說:「例如用電腦做記錄,都會教爸爸用平板電腦。90年代以前做果欄利潤很高,但現在我們最大的競爭者是超市及網購。雖然我們果欄地方細,但位置好,所以我改為入一些較等別的品種,批發零售都可以。其實我對果欄的願景都不能想太多計劃,每天都有太多的問題出現,水果熟爛得太快,沒有空間想太多將來;沒有空間想太多改革。」

阿樂跟父親一同共事,更加深入了解他:「我現在身處其中,學做果欄生意,我才真切體會到,其實我爸爸是一個很勤力、心思細密的人,挑生果入貨是很考眼光和判斷力,我自問不能超越他。到現在,仍然很多老客戶只有我爸才能跟他們做到生意,他們不是講價錢,是講關係和信任。」

我好欣賞阿樂和父親的關係,一般做仔女都會覺得自己比父母有學識,懂得欣賞父母的努力和智慧是孝道精神。

阿樂和一般果欄人一樣,生活節奏日夜顛倒,知心朋友越來越少,所以他非常珍惜友誼,他希望朋友們好好生活,計劃好自己的人生。我覺得阿樂是一個好有愛的人。

僅40歲出頭的阿樂又怎樣計劃自己的未來?他感言:「我本身不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果欄我只求安穩的生意,打算10年後退休,和太太移居日本,她已經開始學習日文,但我還未有時間上日文課。」

雖然阿樂和太太每日只有大概一小時相處,但他們都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感情又恩愛,羡煞旁人!在此祝願阿樂一家人幸福快樂,盧爸爸身體健康!◇

(油麻地果欄系列完)

油麻地果欄的清晨。(Sasa提供)
油麻地果欄的清晨。(Sasa提供)

油麻地果欄壁畫。(Sasa提供)
油麻地果欄壁畫。(Sasa提供)

油麻地果欄夜晚熱鬧景象。(Sasa提供)
油麻地果欄夜晚熱鬧景象。(Sasa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