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周三(6月12日)公布了對中國電動車加徵臨時關稅的預先披露(pre-disclosure),以反制中共的不公平補貼政策。一些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會被額外加徵高達38.1%的臨時關稅。

歐盟委員會周三在新聞稿中說,作為正在進行的反補貼調查的一部份,歐盟委員會暫時得出結論,中國的純電動汽車(BEV)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的補貼,這對歐盟純電動汽車生產商造成了經濟損害的威脅。

因此,歐盟周三預先披露了對中國電動車徵收臨時反補貼關稅。歐盟將在現有10%關稅的基礎上,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再分別徵收17.4%、20%和38.1%的額外關稅。這意味著歐盟將對上汽集團電動車徵收高達近50%的關稅。

歐盟委員會去年10月以抽樣方式對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三家中企正式啟動反補助調查。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新聞稿,其它配合調查但未被抽樣的中國純電動車生產商將被徵收21%的額外關稅;所有其它未配合調查的中國純電動車生產商將被徵收38.1%的額外關稅。

預先披露後 下一步是甚麼

2023年10月4日,歐盟委員會對原產於中國的進口乘用純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任何調查應在啟動後的13個月內結束。委員會可在調查啟動後9個月內(即最晚7月4日)公布臨時反補貼稅。最終關稅將在臨時關稅實施後4個月內實施,通常是五年時間。

歐盟委員會周三對臨時反補貼稅進行預先披露後,已通知所有相關方——包括中共政府和中國企業——以及歐盟成員國。

該委員會周三說,已與中共當局接觸,討論這些調查結果,並探討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案。如果與中共當局的討論未能達成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些臨時反補貼關稅將在7月4日左右開始徵收,具體形式由各成員國海關決定。

歐盟委員會也會向被抽樣的公司分別發送詳細訊息,這些公司可在3天內對稅率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提出意見。如果這些最終意見提供了足夠的反駁證據,歐盟委員會可以依法進行修改,並計算出新的臨時關稅稅率。

最遲不超過7月4日,歐盟委員會將在官方公報上發布一項規定,詳細解釋導致這些關稅的臨時調查結果。臨時關稅將在發布後的第二天生效。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有15天的時間發表評論。

歐盟說,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的目的是消除中國電動車生產商因中共不公平補貼計劃而獲得的不公平競爭優勢。因此,這些關稅旨在確保歐盟和中國工業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競爭。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新聞稿,美國電動車巨頭Tesla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可在最終階段獲得單獨計算的稅率。任何其它未被選入最終抽樣的在華製造企業,如果希望對其特殊情況進行調查,可在歐盟實施最終的關稅措施後根據反補貼基本條例要求加速複審。完成審查的期限為9個月。

專家:歐盟還應進一步提高對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

當被問及如果歐盟的臨時關稅變成最終關稅後,歐盟還可能採取哪些額外措施來支持其電動車產業時,英國非政府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研究和政策顧問、諮詢管理機構博思艾倫諮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前國防國會分析師梅根‧邱(Megan Khoo)告訴《大紀元時報》,歐盟委員會應在反補貼調查結束後進一步提高對中國電動車企業的進口關稅,以保護歐盟本土汽車產業和世界各地的人權。2023年,中國電動車佔歐盟電動車進口額的37%,短短四年內從16億美元增加到115億美元。

她說,正如香港監察關於比亞迪電動車調查簡報所述,阻止使用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新規定也將有效地禁止中國電動車主導該市場,因為有充份的記錄表明它們與新疆強迫勞動有關。

邱表示,除了關稅之外,歐盟委員會還應利用非傳統工具來保護歐盟汽車業。在最近的一份題為「Ain’t No Duty High Enough」的報告中,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表示,考慮到汽車中的感應器和錄像頭,這可能包括將中國電動車指定為網絡安全風險,並推出歐盟5G工具箱的電動車版本。

歐中貿易戰接近開打,歐盟還在對中國生物柴油進行反傾銷調查。#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