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分析揭示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帶來的影響。分析結果顯示,新關稅可能會使中共在與歐盟的貿易中損失近40億美元。

周五(5月31日),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網站發表一項新研究稱,如果歐盟對進口的中國電動汽車徵收20%的關稅,將對中歐雙邊貿易和生產產生明顯影響。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數量將下降25%。以2023年進口的近50萬輛汽車計算,這相當於價值近40億美元的12.5萬輛車。

該研究說,但歐盟內部產量的增加和電動汽車出口量的減少,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從中國進口的下降。

歐盟委員會去年10月份開始對中國電動車展開是否受惠於「非法補貼」的調查,如果證據確鑿,歐盟可以實施反補貼關稅,稅率將高於10%。今年3月初,歐盟委員會認為已發現「充份證據」證明,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獲得了補貼,包括直接資金轉移、稅收減免或以低於市場價格提供商品或服務。

預計歐盟下個月會祭出臨時關稅。有關措施原本應在6月5日宣布,但有消息稱,公布日期將推遲到歐洲議會選舉之後。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接受《商報》採訪時表示:「我不想再一次遭遇別人利用我們的天真,來殘酷對待(我們),我們必須保護自己的利益。」她指的是德國之前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鑒於中國(中共)的補貼做法,歐盟委員會保留徵收關稅的權利是正確的。重要的是,歐盟委員會的權威不會因為某些利益而被個別成員國削弱,因為分裂的歐盟是一個軟弱的歐盟。」基爾研究所所長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說。

中國電動車目前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歐盟國家,歐盟的關稅只有5%〜10%,過去三年,中國對歐洲電動車出口量激增851%。

基爾研究所的模擬研究顯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20%的關稅將導致明顯貿易轉變。價值約38億美元的電動汽車將不再從中國進口到歐盟,這也可能影響在中國生產的德國汽車製造商。而歐盟內部生產的電動汽車銷售額可能會增加幾乎相同的金額,即33億美元。然而,歐盟內部的增產只能彌補這一增長的一部份,價值約10億美元的汽車可能會從出口轉向內銷。

該研究所表示,這項研究沒有考慮中共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而這是在意料之中的。如果歐盟決定實施懲罰性措施,在關稅水平尚不清楚的情況下,北京已表示,準備對進口的歐盟大排量汽車徵收高達25%關稅。

但美國國務院第二號人物、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周三(5月29日)表示,中國經濟疲弱使中共可能無法像以前那樣實施嚴厲報復。他還強調,只要各國協調一致對中國汽車徵收關稅,將使中共更難對各國一一進行報復。

基爾研究所貿易研究員Julian Hinz表示,由於歐洲的生產成本要高得多,包括能源和材料價格上漲,最重要的是勞動力成本明顯增加,任何關稅都可能使消費者面臨電動汽車價格上漲的問題。

該研究還提醒說,歐洲汽車製造商填補進口減少後留下的空白絕非定論,比亞迪等中國製造商也可以通過在歐洲建立新工廠來滿足當地需求。

研究中的模擬基於基爾研究所的KITE模型。結果顯示,一旦建立新的貿易結構和供應鏈,就會產生永久的中長期貿易效應。模型中不考慮短期扭曲。

5月25日,意大利商業和製造部長烏爾索(Adolfo Urso)表示,「如果我們不希望歐洲工業被消滅,對中國產品徵收更高關稅是不可避免的。」

烏爾索特別談到汽車行業,他說,美國關稅的大幅提高,可能會導致中國將出口轉向歐洲,從而損害歐盟行業。

美國政府不僅維持了特朗普政府時期實施的關稅,同時提高了對其它中國商品的關稅,包括將電動汽車關稅提高四倍至100%以上,並將半導體關稅提高一倍至50%。#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