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從下個月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最高38.1%的關稅。稅率高於預期,很可能引發中歐貿易戰。

歐盟委員會表示,在去年開始對中國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後,歐盟正式通知比亞迪、吉利和名爵(MG)品牌所有者上汽集團等中國汽車製造商,將於7月4日左右對電池電動汽車(BEV)徵收17%至38%的額外關稅。

這些關稅將在現有的、針對所有中國電動汽車10%的關稅基礎上徵收,具體取決於汽車製造商遵守歐盟去年宣布調查的程度。其中,上海汽車集團因為不配合調查,被加徵最高的38.1%關稅,上汽憑藉其MG品牌佔據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低端市場。

在國內價格戰以及內需疲弱背景下,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一直在更積極地進軍歐洲市場。上汽去年在歐洲出售24.29萬輛汽車,位居中國車企第一;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銷量,上汽也位居第一,全年累計銷售12.55萬輛。

歐盟表示,調查顯示電動汽車供應鏈「在中國獲得了大量補貼,進口中國(電動汽車)對歐盟工業構成明顯可預見且迫在眉睫的損害威脅」。

「政客」報道,一位歐盟高級官員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從礦山到歐盟港口都享受補貼」,因為北京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開採鋰礦、提鍊金屬、煉鋼、生產電池和汽車,並將它們運往鹿特丹或漢堡。

雖然此次調查針對的是中國本土電動汽車,但在中國生產並運往歐盟國家的Tesla、寶馬和雷諾等西方汽車製造商也面臨更高成本。

彭博社報道,據遊說團體運輸與環境(Transport & Environment)組織稱,2023年,歐盟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有近五分之一在中國製造。該組織表示,今年這一數字將上升至25%。

中共威脅將對歐盟農業、航空產品進行報復,且已經對某些類型的歐洲酒類展開調查。中共還表示準備對進口大排量汽車徵收高達25%關稅,打擊保時捷、奔馳和寶馬等品牌。最近幾周,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和其他官員一直在歐洲各地奔走,敦促歐盟讓步。

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的副主席Valdis Dombrovskis周三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恢復公平競爭環境,確保歐洲市場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生產商保持開放,前提是他們遵守全球商定的貿易規則。」

他說,這些關稅「基於我們廣泛調查的明確證據,並完全尊重世貿組織規則。我們現在將與中國(中共)當局和各方接觸,以期完成這項調查。」

最終關稅水平預計將於今年11月通過。

以下是路透社根據歐盟委員會資料整理的各家中國電動車公司面臨的額外關稅及其稅率:

比亞迪

稅率:17.4%

包括:

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
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長沙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
Changsha Xingchao Auto Co Ltd
常州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
撫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
合肥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
濟南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

吉利等

稅率:20%

包括:

亞歐汽車製造(台州)有限公司
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
楓盛汽車(江蘇)有限公司
山西新能源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
浙江豪情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上汽集團

稅率:38.1%

包括:

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
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南京汽車(集團)公司
上汽福士汽車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配合調查的其它中國公司

稅率:21%

包括:

愛馳汽車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
奇瑞汽車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長安汽車有限公司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零跑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金龍客車製造公司
蔚來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小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其它所有公司

稅率:38.1%

Tesla(上海)有限公司

一名歐盟委員會高級官員表示:「Tesla被認為不具代表性,因此未被納入樣本。」他們證實,Tesla是唯一一家申請單獨待遇的生產商。

歐盟委員會表示,Tesla在中國生產許多汽車,該汽車製造商可能會在「經證實的請求」後,在稍後階段獲得「單獨計算的稅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