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暫緩執行,香港亦將於2035年關閉所有堆填區。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透露,政府現正與中國大陸商討,將部份香港垃圾運往大灣區處理,探討兩地進行「廢物資源一體化」的循環系統合作,把廢物轉化為資源,共同發展綠色產業。

謝展寰今早(29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提到現時以堆填區方式處理垃圾有兩個弊端:一是香港土地資源珍貴,此方法帶來的經濟機會成本很大;二是垃圾埋在地下產生沼氣,沼氣是一種強力的溫室氣體,遂對減碳不利。因此香港的堆填區會在2035年關閉,然後會以新一代的焚化爐技術處理垃圾,這種技術不會產生像以往二噁等氣體的空氣污染問題,更且可以轉化為能,把垃圾化為資源(如焚化過程中可以發電)。自明年起,政府會陸續啟用及落成合共3座焚化爐。

與中國政府商把部份香港垃圾 運往大灣區處理

他舉出把垃圾化為資源的另一例子,是外國把焚化垃圾後剩下的灰燼製造英泥,又或現時香港一些垃圾如金屬、紙張、膠樽等,都已運往大灣區工廠再生產物品。在把化廢為資源的過程中,大陸可以提供較便宜的土地,香港則可投放資金及技術。謝展寰說,若把部份香港垃圾運往大灣區,可以與該區合作把資源循環再造,甚具成本效益,對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有很大益處。

他指出,要實施這個循環系統,必須與中國大陸政府商討很多細節,包括出入境法規、要求、標準、運作安排,以及香港和大灣區兩地各自扮演的角色等。現時兩地已就這些細節展開討論,若有具體計劃會儘快公布。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今早在另一個電視節目上亦說,將香港垃圾輸往中國大陸焚化,在技術上可行,大灣區焚化爐都需要足夠垃圾,才能保持發電量自負盈虧。

但劉國勳亦指,兩地合作進行廢物資源循環時,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最主要其實觀感問題,究竟內地市民會如何看這件事。另外,現在內地垃圾進口關卡較大,一些回收品運上內地時,第一要進行預處理,變成半製成品後,合乎標準才可運上去,所以門檻其實都高。」

綠色和平質疑做法本末倒置 促推「生產者責任制」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於同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不認為把垃圾運到其它地方處理是好方法,稱政府投放大量資源於「末端處理」是本末倒置,促當局儘快推行「生產者責任制」,尤其針對規管過度的包裝,令市民購物時有所選擇,以達至源頭減廢。

謝展寰回應稱,環保團體時常有很多新點子,但認為現階段市民對減廢回收參與度已經提高,就應抓住此一機遇,讓市民多實習、做好回收,若永遠將目標放在新點子上,社會的適應會更為困難。

他說,過去個多月試驗過垃圾徵費的「先行先試」階段,社會得出的共識是先做好宣傳教育及回收配套,而之後可再在此基礎上思考下一步,這樣對推動環保和減廢會更有效。@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