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宣布暫緩推行垃圾徵費計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29日)表示,港府現正與大灣區商討「無廢灣區」概念及廢物資源一體化,研究將部份垃圾運往大灣區設施處理。環境及生態局昨晚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局長指的是推動把廢物轉為資源利用,而非「把垃圾送上大灣區焚燒」。

環境及生態局昨晚回應,指推動碳中和以及把廢物資源化回收利用是國際大方向,很多廢物經過分類後都是有用資源。局長所指的是探討推動大灣區共同發展綠色產業和相關設施,推動把廢物轉為資源利用,回收再造,既可減少廢物,亦可以發展經濟。對香港來說,亦會有助減少處理部份垃圾,而不是把垃圾送上大灣區焚燒。

另外,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紹雄今日(30日)接受港台節目訪問,稱政府的政策原意,是希望做好轉廢為能,從源頭減廢,可回收的垃圾要應儘量回收,餘下就去堆填區或焚化爐,同時亦希望透過宣傳教育,令市民大眾養成回收習慣,這套「組合拳」缺一不可。

他同時認為可以本港先利用大灣區現有設施,將一部份垃圾焚化,但重點仍是循環再造,當中灣區有企業可做,達至規模化效應,而香港角色較合適做研發新技術,提高廢物回收效率,再交給大灣區做回收後物料生產。

不過陳紹雄亦提到,將本港廢物運到大灣區回收再造,所涉及的法律、法規及過程均相當複雜,仍在討論中,預期政府與大灣區商討時會有一籃子方案。他強調,安排要做到雙贏,不要令大灣區居民產生不良觀感,而香港一方亦要盡力處理,「唔好話諗住灣區有焚化設施,香港就放軟手腳唔做。」

當中相關一連串問題其實都需要時間討論,政府現時亦要甚麼方法都要試,包括生產者責任制,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源頭減廢。同時香港地少人多,處理廢物應朝高產值方向發展。

而議員黃錦輝則指,在同一節目中表示,曾考察大陸大灣區9個城市,均設焚化設施及廢物回收工作,其工作做得很好,固體垃圾亦有減少,將來可能會多出焚化剩餘量,可以吸納香港等城市的垃圾。但他認為,既然開始探討無廢灣區,未來可因應情況檢討香港建造焚化爐的規模,以至需建造的數量。@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