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學的研究發現,六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平均每條野生烏頭含有4.3件塑膠碎片,最多的一條體內含80件微塑膠。綠色和平表示,塑膠及其表面的毒素會積聚在魚體內,人類食用後,有機會干擾內分泌及致癌。

教大早前分別檢驗30條本地圈養及30條野生烏頭,發現六成野生烏頭樣本含有微塑膠,平均每條野生烏頭含有4.3件塑膠碎片,當中一條更多達80件。本地圈養的烏頭,約一成半體內含微塑膠。綠色和平隨後解剖13條於街市購買的野生烏頭,同樣發現塑膠碎片。

在野生烏頭體內的微塑膠,主要是積少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及塑膠纖維。當中,42%為聚丙烯,26%為聚乙烯,6%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這些成份常用於塑膠即棄餐具,如飲管、醬料包、膠袋、凍飲杯及膠樽等。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多個研究發現香港多個海洋生物棲息地及海產均充斥著微塑膠,教育大學早前有研究發現本港海灘的微塑膠平均含量為每平方米約5,000件,高於國際平均值,大概是美國含量的2.4倍。陳可淳指,除了烏頭,全球至少170種海洋生物,包括青口、龍蝦、丁香魚等含有微塑膠,本港流浮山及珠江河口的蠔亦無可倖免。

微塑膠本身可能含有毒有害添加劑,或落入海洋後會黏附如農藥、塑化劑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陳可淳解釋,積聚了毒素的微塑膠會經由食物鏈累積,增加動物和人類中毒的風險。雖然本港塑膠污染嚴重,但規管落後於台灣等地,呼籲港府加快立法規管即棄塑膠製品的步伐,及訂立全面的減塑政策,從生產源頭開始減塑。◇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