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今日(2日)發表香港房屋趨勢導航報告,指本港目前正步入土地及房屋供應「收成期」,預測未來5年公私營房屋的供應量將會超過長遠房屋政策目標,由2026/27年度起,公屋綜合輪侯時間亦有望下調至4.5年。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表示,本港目前正步入士地及房屋供應「收成期」,未來5年的私人住宅和公營房屋的年均落成量將會分別達至約1.9萬伙和3.5萬伙,較對上5年上升14%和1.3倍。她預測公屋輪候時間亦會回落,有望由現時的5.8年下調至2026/27年度的4.5年。

她又指政府未來10年的土地儲備已較充裕,可以有更大彈性調節推動土地的數量和速度,預計私人住宅供應量會保持平穩,而公營房屋供應亦有望超越長策目標33%,可以建立穩健的供應緩衝。

李正儀指出,過去社會一直有聲音,希望香港居住質素可以改善,但過往一直受制於「量」的壓力未能做到,如今作出改變的時機已經成熟,認為政府未來的政策重心,應該由「提量」轉向「提質」,建議政府逐步提升公營房屋單位的人均居住面積,以及增加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的比例,以提供更多可以負擔的置業機會。

本港曾停止造地建屋長達10年,造成供應短缺和居住質素下降。李正儀提醒,在制定土地房屋策略時需更具前瞻性,不僅要集中資源,按部就班地繼續造地建屋和提升居住質素,讓港人「住好啲」和「住大啲」。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預計,未來5年私人住宅供應量會出現「先高後低」的趨勢,今明兩年的私人住宅單位的落成量在首兩年會超過2萬個單位,分別為2萬伙和2.5萬伙,其後3年將會回落至每年1.5萬至1.7萬個單位。而未來兩年供應較多的原因涉及發展商因應市況欠佳而調整工程進度,以及去年多次極端天氣事件所造成的工程延誤。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耀昊展望,2024/25至2028/29年度期間,每年的公營房屋單位落成量約為3.5萬個,超過政府長遠房屋政策目標,因此可以預期到2026/27年度,公屋輪候時間將下調至約4.5年。不過他同時指出,假如未來再次反覆出現落成延誤的話,輪候時間將會只輕微下降至5.2年。

梁耀昊亦指出,本港過去20年的房屋供應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M型結構,本港近四成家庭符合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資格,惟這些單位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導致部分家庭需在私人市場內尋求面積較小而價格可負擔的單位。因此建議不影響公屋輪候時間同時,增加綠置居單位供應,提供更多可負擔置業機會。他又建議可考慮調整新落成居屋的綠白表比例,以預留更多名額予白表申請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