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早前報道,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已按教育局要求,呈交「維護國家安全及國安教育相關措施」年度報告。教育局沒有要求學校公開相關文件,然而選擇將報告上載校網的官校,較去年差不多增加兩倍,反映港式政治生活,已經日漸成為日常學校生活的一部份。

筆者就此接受媒體訪問,意猶未盡,在此再書幾筆,談談看法。

接受媒體訪問時,談過幾間學校。軒尼詩道官立小學是筆者的母校。香港左派從前流傳一個說法,香港精英的求學之路是:小學讀軒小,中學讀皇仁,大學讀港大。這個講法當然過於簡化且不實,將很多傳統名校撇除在外,但最少反映了軒小在某些左派朋友心目中的地位。

然而,軒小在愛國大流下,已經不能免俗。作為校友,最令我震撼的是校方國安教育也關顧到舊生活動。該校報告有以下內容:「於舊生聚會活動中以展板展示有關維護國家安全及國家安全教育的資訊,加強舊生對國安法的認識」;「[於校友日]校方特設國安教育遊戲區,讓校友閱讀有關維護國家安全的展板及參與小遊戲,加強校友對國家安全的意識,反應踴躍。」

若細讀各校所呈交的報告,軒小的情況原來並不特殊,因為國安教育相關措施,必須涵蓋所有以學校名義舉辦的活動,當中包括在校學生活動、課外活動、邀請校外嘉賓到校演講、校友、家長教師會、校外導師任教等活動,以確保不會涉及危害國家安全。

不過,縱使所有學校都必須在各個範疇貫徹國安教育,不同學校之間的做法仍可以看到存在差異。個人認為,例如趙聿修紀念中學的做法比較人性化。該校2023/24國安工作計劃有以下一段:「一旦發現學生出現違規或行為不當,甚或涉嫌干犯《香港國安法》,便會儘快與家長溝通,從不同角度了解學生作出不當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想法,共同商討跟進方案,攜手協助學生重回正軌。」筆者的理解是,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家校協作、讓學生免受政治壓力完成學業亦同樣重要。

相比之下,九龍工業中學似乎比較進取。這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用詞上頗為進取,例如該校報告說「制定策略和應變措施防止政治活動入侵校園」,「入侵」一詞可圈可點。第二,連英文科也需要利用「這就是我,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宣傳片製作教材。第三,開宗名義講明會審查學校圖書館的「政治、社會、歷史類」書籍;第四,詳列該校於2022/23年度所舉辦的56個國民教育活動,以教育局要求每年最少上學日數190日計算,該校每3.4上學日便有一項國民教育活動。

縱觀各校報告,有一個共通點,即是對「政治」一詞的態度頗為曖昧。國安和國安教育,明顯是一種政治取態,愛國是對的,不愛國是不對的,這個政治觀在教育界已成為主流;「政治生活」不再是中國大陸所獨有,香港學校也正在展開。所以「政治中立、政治不入校園、政治活動入侵校園」等用語,已經過時,將來應該寫成「反動派、反共反華政治不入校園」,方能符合今天的實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