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多個星期,討論了香港現時的公共財政狀況及最近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之外,還詳細分析了香港在制度基礎受所謂「國家安全法」破壞之後,一直已經存在的結構性財政赤字便再難以掩飾。香港因為制度優勢而可以享有的制度溢價及紅利不但急速消失,還正在回吐。幾時才去到一個足以反映香港現時綜合條件的水平,仍然是個未知之數。 在政府高速通過一條對香港構成進一步損害的「基本法23條」立法之後,香港社會將會繼續陰霾滿布,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會蒙上陰影,改善經濟的前景在短期而言變得相對悲觀。有理由相信,過去兩年的經濟不景會延續多一段時間,政府面對的公共財政困難也會繼續揮之不去。

正因香港現時的困局並非周期性經濟波動所致,香港的公共財政危機就更難有望在短期之內扭轉。這個公共財政危機,主要反映於政府收入急速減少,入不敷支的局面持續,政府財政出現連續幾年的赤字,政府不得不食老本。這局面持續下去,必會逐步蠶食掉香港多年來積存下的豐厚儲備,也會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構成損害。香港因為北京要政治控制而形成的極負面社會環境。如果持續,就很有可能引致一個比經濟波動周期更長、也更單向的惡性循環,令香港經濟全面倒退及公共財政局面越見困難。

曾幾何時,當香港經濟出現持續多年的景氣之時,政府是有條件從制度上增闢政府收入渠道的。政府也曾經兩度就開徵銷售稅進行過諮詢,但最後都不了了之。因為非經常收入尚有驚喜,歷任財政司長都對長遠穩地增加政府收入的各種方案好整以暇。就算提出過警告,也引發過社會討論,最終都沒有為開闢新的財政收入來源作出籌謀及作具體規劃,也沒有為一些長期需要承擔的政策責任制定有效而長遠的融資方案。到現在面對經濟困境及香港的制度優勢受破壞,要討論增開新收入渠道,例如加稅或徵收新稅項,就只會更困難了。究竟是誰令香港失去了這些時機?後果又應該找誰負責?

政府現在短視得只能不斷擴大發債來填氹,就算在一時之間把借貸當收入,帳面上減低赤字的總額,到頭來也只會對香港公共財政的穩健性構成長遠傷害。香港一旦變成一個負債社會,對年輕世代固然很不公平,也辜負了過去幾個世代努力累積的成果。

北京的錯誤對港政策最終必會造成惡果,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失誤及港人治港被矮化,也令香港市民整體要面對經濟倒退、公共財政困難的苦果。收入減少是上述這個局面必然會帶來的結果。

過去幾年,香港面對嚴重的財政赤字,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預計收入受各種理由影響而未能達標。要避免長期出現赤字,防止財政儲備流失,不外乎是增加收入或者削減開支,如果未來幾年也看不到收入有增加的可能,政府可以透過削減開支來縮減赤字的規模嗎?

面對連年的巨額赤字,又面對財政儲備流失,收入又增加不了,政府確實有需要削減開支。在這個財經年度,政府便要求每個政府部門都削減1%的開支。這種做法以前在面對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打擊的時候,曾經以「資源增值」之名推行過,效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當年政府甚至曾經偏離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的結果,凍結公務員加薪,中高層公務員減薪;又調整過政府整體的公務員薪酬架構,令部份職系的薪酬頂點降低;新入職的公務員,不但頂薪點降低了,部份連起薪點也從原來的標準向下調整了。

因為公務員薪酬及相關開支佔去政府總開支的接近一半,從公務員薪酬着手,對政府而言確實是最容易產生財政效果的做法。但上述這些做法一方面會引起公務員的不滿,另一方面也造成同一個職系有兩套薪酬架構,這對新入職的公務員不公平之外,也難免在部門內部構成張力。嚴格而言,這不是良好公共行政之道,

現在這個特區政府民望低下,近幾年又經常要求公務員從事一些政治敏感及令人厭惡的工作,對於公務員的私人行為又加強了各種限制及規定,已經令很多公務員意興闌珊。過去幾年,公務員流失情況轉趨嚴重,士氣也引起關注,公務員的招聘也不及過往有吸引力,很多年輕世代已經視進入政府工作為畏途。在這種種因素影響之下,看來現在這個財政司長不會冒險從這方面下手來節省開支,公務員事務局也看不到有改革公務員薪酬架構的魄力。政府現在會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連作為政府施政工具的公務員系統都進一步得罪,這確是一個疑問。

財經司長現在重施故技,形式上仿效了當年梁錦松的做法,給每個部門一個年度的財政撥款大信封,要求每個部門每年削減某個比例的總體開支。陳茂波的做法是劃一要求每個部門削減開支1%,在這一兩年之間,相信政府內部應該還是有能力做到的。個別部門可能比較困難,例如對於部門撥款用於薪酬及人手配置比例較高的醫療衛生及教育,難度就可能大一些,但短期而言,應該還是可以達標的。

這樣說的時候,也必須明白就算每個政府部門都能夠根據財政司長的要求達標,受影響的也只是政府內部。香港幾個最重要的政策開支部門,政府直接參與的份額並不特別高,一直以來很多都是倚賴獲得政府撥款的非政府機構或法定組織來代理了政府的政策責任,政府削減部門的撥款,不代表能夠即時削減這些機構獲得的撥款。

跟着的幾個星期,不妨討論一下香港政府現在於幾個主要政策環節所動用的資源有幾大?削減開支的空間又有幾多?下次續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