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眼」,是傳說中陸地連通海底水府的出入口,像是一眼井,深不可測。古籍中有海眼的記載,在詩人的作品中也有海眼的蹤影,唐代杜甫詩《太平寺泉眼》云:「石澗見海眼,天畔縈水府。」民間也有流傳海眼的故事。

五代十國時期,王仁裕(曾任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走訪很多地方,編著《玉堂閒話》,將中原、秦隴等地的史地和眾多親歷的見聞記錄了下來, 書中就記載了以下關於海眼的故事。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或各種神獸、神靈鎮守,不能輕易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玉堂閒話》記載,江陵縣城的南門外,雍門內的東牆下有一所小堂室。小小的堂室僅僅三尺多高,堂室上覆蓋小瓦,梁、柱、門、窗,一應俱全。當地人稱這座堂室為「息壤」([1]「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據說,幾百年前,江陵發生洪水,大部份土地都被淹沒。江陵全境只有高地倖免於難。當時的州帥很惶恐,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告訴他,城郊有一位書生,博覽群書,才智出眾,可以請他來問計。

書生博覽群書,才智出眾,講出了大禹時代洪水從海眼氾濫而出的歷史。圖:南宋 梁楷繪《東籬高士圖》局部。(公有領域)
書生博覽群書,才智出眾,講出了大禹時代洪水從海眼氾濫而出的歷史。圖:南宋 梁楷繪《東籬高士圖》局部。(公有領域)

州帥就召來書生詢問,書生指著雍門內東牆下的地方說道:「這裏是『息壤』之地。我曾讀過《息壤記》,書中說,大禹時代洪水從海眼氾濫而出。為了填塞洪水,大禹命人雕刻石頭造了一個龍宮,填在海眼穴中,用以堵塞水脈。後來人為了建造江陵城,把這裏的建築和龍宮都毀掉了,所以才造成了這麼大的水災。請大帥挖掘地下就可驗證。」

據說當年大禹在治水疏通水道期間,獲得了眾神的幫助,才尋找到了治水的方法,其中一個就是鎮住海眼。海眼被鎮住,堵住了海水通到大陸的水脈,又進一步疏通陸地上的積水,才平息了全球規模的滔天洪災。

州帥聽了書生的話,就命人在東牆下挖掘,果然挖出了一個石頭雕刻的宮室(龍宮),已經被損壞了。州帥於是重新修葺了龍宮,用厚土掩埋。從此,江陵再也沒有發生過洪水。後來,人們在土上面又建起了一座小堂室,用來標誌「息壤」之地。

王仁裕聽到這個故事後,就找來《息壤記》索引對照,發現當地人說得很正確,於是把江陵城傳說的海眼故事記錄了下來。相隔久遠的兩個傳說故事,顯示了海眼真的是這個空間與另外空間水脈的通道,有龍在鎮守,防止海水倒灌,一旦把「鎮物」移走,解除了封印,就會海水倒灌發生洪水。

傳說中,作亂的申公豹最後就被填了北海的海眼;從這個故事來看,龍宮、龍王也不是空穴來風啊!
——註
[1]:《山海經‧海內經》:「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晉‧郭璞 註:「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