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7月11日宣佈,探測機「隼鳥2號」成功二度登陸小行星「龍宮」,研判順利採集地表下砂石,這些砂石很可能保有太陽系誕生初期樣貌,有助解答生命起源。

據中央社引述日本放送協會(NHK)、日本朝日新聞及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研究總主持人久保田孝說,這次登陸非常成功,應該可以採到(地表下)一些岩石。

隼鳥2號在下降觸地後正常往上升,整個過程都依照計劃進行,久保田孝說:「因為所有部份都很成功,所以應該可以稱為大成功。」

隼鳥2號這次採集「地表下」砂石任務跟上次採集「地表」砂石一樣,都在接近地表時發射子彈,由於龍宮重力很小,被子彈撞擊到砂石向上飄起後,隼鳥2號再用機體下方長型採集管採集砂石。

隼鳥2號4月透過撞擊裝置在龍宮完成撞擊,後來經確認已成功製造人造撞擊坑(Crater),研判地表下物質因為撞擊已散佈在撞擊坑附近。

雖然龍宮是太陽系誕生時的小行星,但因為地表受到太陽及輻射線長期照射,很可能產生「變質」,而埋在地表下的物質則非常可能保有46億年前太陽系誕生初期樣貌。

在今天的任務中,JAXA已確認隼鳥2號在接近地表時發射子彈,隼鳥2號二度登陸龍宮採集「地表下」砂石的任務,已依計劃進行並成功完成。

今天所採集到的「地表下」砂石,預計會在2020年冬天隨隼鳥2號一同返回地球。

回顧這次任務,由於地球發出的訊號要花13.5分鐘才能傳到隼鳥2號上,所以隼鳥2號用自動控制方式自行下降,並在預定的時間點完成登陸,目前已知隼鳥2號機體一切正常。

隼鳥2號在2月時首度成功登陸,「幾乎」可以確定成功採集到龍宮「地表」砂石;4月時成功在龍宮製造人造撞擊坑,樹立挖掘「地表下」物質的先驅技術。

隼鳥2號這次如果能成功採集到埋在「地表下」的砂石,並把小行星上的物質帶回地球,成就將遠遠超越隼鳥1號。

但要成就創舉並非沒有風險,過去幾個月,JAXA內部曾討論是否放棄讓隼鳥2號二度登陸龍宮。JAXA專案經理津田雄一說,如果勉強登陸導致隼鳥2號機體受損,甚至完全失聯,「將有失去已獲致成果的風險」。

隼鳥1號曾在登陸小行星時受損,造成重要組件損壞一度失聯;如果隼鳥2號為取得更進一步的成就,冒險登陸導致失敗的話,可能對未來要進行的月球與火星衛星探測任務產生影響。

即使如此,團隊還是抱持不重蹈覆轍、讓隼鳥2號獨力嘗試的想法,在二度登陸前進行約10萬次的模擬,得到全數成功登陸的結果。

不論在甚麼樣的狀況與條件下,要登陸在沒有大型岩石、半徑約3.5米的目標範圍內,幾乎沒甚麼問題,也因此津田之前宣佈即將進行二度登陸時說,只要有可靠的技術,「沒有不登陸的選項」。

龍宮由於逐漸接近太陽,造成地表溫度慢慢升高,團隊研判7月中旬前必須完成二度登陸。

今天上午,隼鳥2號從距離龍宮地表約300米高度開始下降。隼鳥2號透過機體上的攝影機捕捉之前預先投下、位於龍宮地表的標記物,再緩緩下降,並在上午10時過後成功登陸在撞擊坑附近。

龍宮地表下的砂石一旦順利送回地球,就能調查太陽系誕生時的水與有機物質的成份。如果成份跟地球類似,作為生命起源的水與有機物質,從龍宮而來的可能性就增加;如果成份跟地球不同,那地球生命起源的謎團恐將更加難解。

隼鳥2號2014年12月順利從位於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2018年6月抵達龍宮周邊。到返回地球的整個計劃,約需花費289億日圓(約新台幣80.4億元)。

隼鳥2號2月22日成功登陸龍宮,JAXA團隊認為,小行星上的岩石保留著太陽系46億年前誕生時的痕跡,可說是「時空膠囊」。

龍宮目前距離地球約2億4000萬公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