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原CCL指數在2021年8月的高位曾見191.34點,最新指數已回落至145.12點,累計下挫了24.2%。經民聯、民建聯、新民黨、中原地產、美聯地產等統統倡議政府應儘快全面樓市「撤辣」,以止血、挽救急墜中的樓價,以及提振低垂的二手樓成交量。

然而,據昔日中國大好友、大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於本周以「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為題的《金融時報》撰文,直指前特首林鄭月娥在2019年推出《逃犯條例》成為香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捩點,從此往後香港優勢一去不復返。

由於香港已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此乃由去年起內地興起的網絡語,政治與商務上不斷與國際社會疏遠與分隔,經濟脈絡轉而日益同化於大灣區,項目彼此緊密相連,於「Assimilation into Greater Bay Area」的大前提下,香港樓價不是應該從此參考大灣區嗎?

港深樓價相差逾倍

目前全港住宅平均實用呎價(不包括居屋)為13,214元,高峰值曾超越17,000元水平。這看起來回落幅度已不少,但這還是包含了大量「國際金融中心」溢價,仍是遠高於近兩、三年全面靠向的「經濟命運共同體」大灣區。

這個粵港澳大灣區以「9市2區」布局,除南部人煙較為稠密之外,其他地方可開發地土極多,未來供應可謂「源源不絕」,對本港樓價並非好消息。

香港若進一步同化大灣區,樓價下行風險將非常巨大(來源:Exiap、中原地產、科一物業資訊/大紀元製圖)
香港若進一步同化大灣區,樓價下行風險將非常巨大(來源:Exiap、中原地產、科一物業資訊/大紀元製圖)

於9市中,樓價最高的自然非深圳莫屬,但其平均呎價卻不及香港的五分之二,大約為4,626元人民幣(折合約5,089港元)。用最簡單的方法計算,如港深一體,港樓均價便需要大幅下調61%,即CCL跌至55.88點。聽起來跌幅非常「跨張」,但就當香港能夠找到些理由,在遺址基礎上跑贏深圳,算港樓可比深圳貴五成,港樓還是要從現價再跌42%。

以上只是假設香港跑贏,而據現下本港是如此依靠大灣區,相反大灣區卻不太需依靠香港,反正深圳有科企總部,亦設股票交易所等,一個「屈尾十」壓線贏了香港,港樓在大灣區降至排行第二,後果可不堪設想,對於所有業主來說,痛楚將是難以言表。

有人也許會想,為何只有香港「追跌」,不能深圳「追升」嗎?先說香港追跌,因港樓仍「享有」全球最貴稱號,之前升得太多,高處不勝寒,加上如今經濟結構性走下坡、被邊緣化,不要說追跌,本來就十分離地,繼續下探完全不足為奇。

深圳方面,從大陸、甚至廣東省的平民百姓角度來看,這個城市是無法負擔的,另住宅供過於求問題在內地極為嚴重,深圳樓價如能守住不跌已是萬幸,遑論追升。實際上,其樓價在近年已無力再上,開始出現疲態、調頭向下情況。與此同時,中共政權向極左方向傾斜,深圳如此一個需要傾右才能彰顯優勢的城市,未來發展將受巨大限制。

此外,在地理位置上,純講大灣區內布局,深圳明顯比香港佔有地利,其北鄰東莞、惠州,前往廣州、佛山等比香港快許多,另有深中通道直駁中山。唉!香港原本是個完全超出大灣區經濟圈的國際都市,坐擁亞太區內數一數二的金融中心地位,如今竟Localised自己成為「區」內一城。既是如此,只能輕歎「高基數,有排跌」。

香港成大灣區老襯

上述情況只假設以深圳為基準,若然香港加速深度同化於大灣區,樓價即很可能需要跟整體大灣區的平均作比較,呎價為2,380港元。

近年,其實香港於區內商務已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最明顯的是北上旅客遠超南下,去年全年竟相差了超過3,500萬人次,每人花100元,淨差額已達35億元。

另有一大批「富力樓盤苦主」,賠上數以百萬計血汗錢,去年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有苦主直指,上屆政府和今屆政府都「唱好大灣區」,但這幾年的經歷,她作為一個受害者,「無可能揜住良心去講說話,我絕對唔會鼓勵香港人去大灣區執業,再唔好講去養老、退休」。她又指,今次事件發生後,不論大陸或香港政府都在「推波」,「佢當我哋波咁踢,由我哋自生自滅」,她質問若果長者將來到大灣區退休,出了事怎麼辦,「係唔係又係由佢哋自生自滅」?

港樓目前所要面對的是,從國際獨一無二、東方之珠大都會的價格定位,重新向下設定至大灣區普通一個城市的價格,下墜的過程不知將傷及多少人。香港如欲得到國際認可,只有向普世價值方向走才行,如今連遊行都沒有的地方,只能坦言承認連新興市場都不如。

CCL跌至如斯境地,樓價前路茫茫,一切歸因不就是如羅奇所說的「Hong Kong is over」。◇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