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香港已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此乃由去年起內地興起的網絡語,政治與商務上不斷與國際社會疏遠與分隔,經濟脈絡轉而日益同化於大灣區,項目彼此緊密相連,於「Assimilation into Greater Bay Area」的大前提下,香港樓價不是應該從此參考大灣區嗎?香港豈不成為大灣區「老襯」?

目前全港住宅平均實用呎價(不包括居屋)為13,214元,高峰值曾超越17,000元水平。這看起來回落幅度已不少,但這還是包含了大量「國際金融中心」溢價,仍是遠高於近兩、三年全面靠向的「經濟命運共同體」大灣區。

這個粵港澳大灣區以「9市2區」布局,除南部人煙較為稠密之外,其他地方可開發地土極多,未來供應可謂「源源不絕」,對本港樓價並非好消息。

於9市中,樓價最高的自然非深圳莫屬,但其平均呎價卻不及香港的五分之二,大約為4,626元人民幣(折合約5,089港元)。用最簡單的方法計算,如港深一體,港樓均價便需要大幅下調61%,即CCL跌至55.88點。聽起來跌幅非常「跨張」,但就當香港能夠找到些理由,在遺址基礎上跑贏深圳,算港樓可比深圳貴五成,港樓還是要從現價再跌42%。

昔日中國大好友、大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以「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為題的《金融時報》撰文,直指前特首林鄭月娥在2019年推出《逃犯條例》成為香港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捩點,從此往後香港優勢一去不復返。

✅閱讀全文:
📍【談股論金】香港樓價同化大灣區之危

🆕更多Infographic:
👉🏻Follow IG @et.charts 
https://instagram.com/et.charts
👉🏻或瀏覽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InfoG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