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立法會議員鄧飛在會議上向署理教育局局長施俊輝提出口頭質詢,他說根據考評局網站資料推斷,從2024年起香港中學文憑試減少77間海外院校認可,問教育局如何確保文憑試的海外競爭力。有傳媒報道鄧飛的質詢時,標題寫了「DSE考生本年度起少77間海外院校認可」,效果相當震憾。
考評局事後應傳媒查詢時說,「至今沒有任何院校表示不再承認文憑試的資歷」。可是,澄清似乎沒有甚麼效果,普羅大眾似乎選擇相信文憑試的國際認可已出現動搖,甚至有教育網頁開始推介香港有哪些學校提供IB小學課程。1月29日,考評局網頁作出更新,有44間院校補上2024年的收生要求,可是這場公關show出現了最少兩個問題:第一,仍有30多間院校未更新資料;第二,剛更新的所謂2024年收生要求,有不少是2024年以前甚至是2012年首屆文憑試的資訊。考評局自以為亡羊補牢,雖然不少院校的確更新了入學要求,但似乎未能釋除文憑試國際認可的疑竇。
然而,有一個關鍵問題至今無人問過:鄧飛口頭質詢的根據,是考評局官網所列三百多間海外院校有70多間未列出2024年收生要求,若要就此提問,客觀的問法是「為甚麼還未列出」、「甚麼時候會將資料補上」,而鄧飛為甚麼卻會據此馬上「推斷」相關院校將不認可文憑試?
這反映出連愛國愛港的治國者也出現了對香港教育的恐慌。
眾所周知,文憑試的設計是要培訓21世紀的人才,需要獨立思考,具批判能力,必修的通識科因此要求考生撰寫三千字獨立專題研究報告,這既能讓香港青年與世界教育接軌,亦構成了文憑試海外認證的基礎,讓文憑試達到英國高考水平,因此首屆文憑試開考前3年已取得國際認可。
現在,以洗腦公社科取代通識科,作為「刮骨療毒」的硬政治任務,美其名為「核心科目優化措施」,但做過教育的都知道,由強調思考變成強調洗腦忠誠,對教育的傷害可以有多大。無獨有偶,那70多間未列2024年入學要求的海外院校,絕大部份之前都將通識科清楚列為收生要求,這難免讓人產生印象,院校遲遲未更新入學要求,與通識科被閹然後改為洗腦通識科有關。
以上所述,建制中人都清楚明白。作為政治任務,他們不得不從,但他們心裏都明白,出得嚟行,預咗要還,做壞事不會沒有後果,所以從「校院未列2024年收生要求」一個平白無奇的小事,鄧飛馬上想到海外院校已開始不承認文憑試資歷。這是潛意識作祟的結果。
建制派看到的,民間也看到。教育界尤其是文憑試的熊市已經形成,市場已經出現人踩人式恐慌氣氛。
我們都知道紐約華爾街有個銅牛像(Charging Bull),造型很有動感,作向前衝狀,象徵永遠牛市的樂觀景氣。看來教育局和考評局也應該有樣學樣,在辦公室擺放銅牛像,也許比向黃大仙求簽更有效。◇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