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及一眾高官有沒有看過 2014 年由陳果執導的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呢?裏頭有一句經典對白十分精警:「大家不要再騙自己,說眼前一切正常,我認為,大家是時候停下來,面對我們見到的現實。」
在中國大陸專攻三、四線城市的連鎖茶飲店「蜜雪冰城」在旺角開設首間香港分店,吹響了香港「下沉市場」的號角。最近聖誕長期後,香港旅遊業和飲食業叫苦連天,傳媒和網上輿論不斷談論北上消費,特別是去「山姆超市」購物;同時一窩蜂怨恨香港餐廳服務態度差。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談談幾個事例。第一,餐飲業界稱,今年平安夜的生意額按年下跌一成半,甚至兩、三成,部份餐廳更形容是過去 10 多年以來首次有空位。港府今年 2 月開關,以為能夠擺脫疫情陰霾,吸引遊客,讓市況復常,但事實令人大跌眼鏡,比疫情封關期間更差。
聖誕 4 天假期,離境港人數目遠超入境旅客人數,共有 408 萬人次旅客出入境,出境較入境多 18 萬人次;分別有 213 萬人次旅客出境,入境的則有 195 萬人次。港人在海外血拼消費,遊客在香港吃魚旦燒賣,香港資金嚴重流失,港府的「夜市救遺址」和「廟街救中環」策略淪為笑話。
第二,電影業界稱今年聖誕檔期票房按年跌超過四成,創 20 年新低。雖然這個情況很可惜,但現實是,就算下年的《飯戲攻心2》、MIRROR《12怪盜》將會有幾千萬票房也好,都無法阻止戲院成為「夕陽行業」。香港人的生活模式與影視產業形態改變了,香港電影業由 90 年代年產 200 部的「大工廠」,變成年產 20 部的「手工啤」廠房。
我預計,「影視」本身不會死,但「戲院」長遠來說將會變成類似「黑膠碟」的小眾玩意,票價會越來越貴,形成惡性循環。其實,這是全世界的現象,不過深受「地產霸權」禍害的香港租金特別貴,將會加速戲院結業。
去戲院看電影這回事,本身不單只是「看電影」那麼簡單,通常都是「行街食飯睇戲直落」,人均消費至少一、二百元。市道差,物價高,如果那齣電影不太好看的話,性價比便會很低,難以吸引市民經常到戲院看電影。
經過疫情之後,看電影的形態改變了,例如可以在家中用平價投影機看電影劇集,都有戲院氣氛,甚至可以用兩倍速觀看。再者,今時今日娛樂方法實在太多,習慣了YouTube、小紅書等短片,有耐性看電影的人都越來越少。
最後,我發現倫敦有一間瑞士高級朱古力專門店 Läderach,在香港沒有開設分店,但深圳反而有。外資寧願選擇深圳,放棄香港,令人心酸!◇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