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作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是世界上發病率、死亡率和保健費用消耗極大的疾病,被稱為是「無聲無息的流行病」。隨著老年人口增多和壽命延長,骨質疏鬆及骨折併發症有上升的趨勢,骨質疏鬆已不單純是一個醫療問題,而且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疾病。
臨床表現
一、症狀與體徵
骨質疏鬆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腰背痠痛、椎體畸形及呼吸系統的改變。
腰背痠痛:經常出現腰背痠痛,在久坐、久站等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時加劇。
椎體畸形:骨質疏鬆可能會令椎體變形,支撐力降低。由於椎體壓縮可加重胸椎後突,肋弓和髂嵴之間的距離縮短,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表現為不能平臥,脊椎縮短。
呼吸系統症狀:當脊椎變形的時候,肋骨會壓到心肺,主要表現為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嚴重時會有肺氣腫。
二、常見併發症:骨折
(1)椎骨性骨折:多發生在扭轉身體、持物、開窗等沒有明顯外力的室內日常活動,便可發生骨折,發病部位多在第11、12胸椎及第1、2腰椎。
(2)非椎骨性骨折:患者有跌倒的病史,常見於橈骨遠端及髖部。
以上所有的骨折併發症,以「髖部骨折」最為嚴重。研究發現,髖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在15%至36%。為什麼「髖部骨折」容易造成死亡?主要是「行動力降低」!
因為髖關節疼痛導致不良於行,患者活動量變少,身體的代謝變差,體力及抵抗力快速下降。患者大多需要長期臥床,而臥床又容易為患者帶來褥瘡、泌尿道感染,甚至肺栓塞等致命疾病!
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Ⅰ型)、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包括青少年型)。
由其他疾病或藥物等一些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鬆症稱為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臨床中最多見的是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Ⅰ型)及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
一項美國研究發現,50到59歲女性當中有6.8%患骨質疏鬆,60到69歲女性中有12.3%患骨質疏鬆,70到79歲女性當中有25.7%患骨質疏鬆,而80歲以上的女性這一比例達到34.9%。整理來說,女性患骨質疏鬆的比例是15.4%,而男性則有4.3%。
診斷標準
骨質密度檢查(Bone Mass Measurement)BMD
雙能骨質密度測定儀(DXA)是放射診斷學裡以雙能量X光檢測技術,來判定是否為骨質疏鬆之臨床工具,為目前最精準的骨質密度檢測方法。臨床上常用的測量部位是第1~4腰椎、股骨頸及全髖骨。
基於DXA測定:
BMD值低於同性別、同種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個標準差屬正常;
降低1~2.5個標準差為骨量低下(骨量減少);
降低程度≧2.5個標準差為骨質疏鬆;
BMD降低的程度符合骨質疏鬆的診斷標準,同時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時為嚴重骨質疏鬆。
骨質密度診斷標準現在通常用T值(T-Score)表示,即T≧-1.0為正常,-2.5<T<-1.0為骨量減少,T≦-2.5為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的發病危險因素
- 固有因素
人種(白種人和黃種人患骨質疏鬆比較多)、體格瘦小、老齡、女性停經過早(40歲以前)、家族有老年性骨折者。
- 非固有因素
- 生活習慣:嗜烟、過度飲酒、大量攝取咖啡和茶,不當節食減肥、飲食過於清淡或偏高蛋白、體力活動缺乏。
- 營養: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高鈉飲食、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
- 疾病:性腺功能低下,慢性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者,卵巢、子宮、胃大小腸切除者。
- 藥物因素:服用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藥、甲狀腺激素及甲氨蝶呤等影響骨代謝藥物。研究發現,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當中三至五成人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症的基本病理
骨質疏鬆症的基本病理是骨代謝功能障礙,「造骨細胞數量減少」,功能不活躍,而「破骨細胞數量增加」,功能亢進。
按照中醫理論,這與人體氣血、臟腑功能的衰退有關。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能量——氣在體內循環不息,推動血液循環。如果氣血衰退,局部微循環障礙,就無法滋養骨骼;加上骨質疏鬆患者局部筋骨平衡失調,肌肉萎縮,對於骨的刺激應力減少,導致骨細胞數量及功能的降低。
骨骼由有機物(蛋白質)與無機物(主要是磷酸鈣)構成,因此治療上不能僅限於補鈣,還應著眼於如何提高鈣吸收能力及補充適量的蛋白質,藥物治療外還應注意飲食、戶外活動、增加陽光照射,才能增加骨質。
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學將骨質疏鬆症歸入「骨痹」、「骨痿」的範疇,認為與腎的關係最密切,亦與肝、脾有一定的關係。
中醫的臟腑理論認為,人體有五大主要臟器——肝、心、脾、肺、腎,它們各自代表著一個能量系統。內臟的能量通過經絡在全身流動。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腎精的盛衰決定骨的生長、發育、成熟、強勁、衰弱的過程。若患者年邁,天癸(荷爾蒙)已竭,或因他病日久,房勞過度,禀賦不足,腎精虧虛無以養骨,骨枯髓減,經脈失養,氣血失和而致腰脊酸痛無力。
脾主管消化系統,為後天之本,主四肢百骸,先天之精有賴後天脾胃運化水穀精微來不斷地充養,若飲食失調,飢飽無常,或久病臥床,四肢少動,脾氣受損,脾失健運,運化無力,則氣血乏源無以化精生髓,髓枯骨痿,經脈失和而發本病。
中醫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意思是女性的健康主要仰賴於肝臟的能量系統,肝藏血,肝主筋,肝血不足則筋脈失養;且骨質疏鬆的老年女性,又常表現出肝失疏泄的特點,故本病與肝亦有一定關聯。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重點
骨質疏鬆症是整體氣血、臟腑虧虛,表現為骨代謝的失衡。故治療不能只補鈣和調節骨代謝,而應該將整體和局部相合。其病機總屬氣血和肝腎虧虛,其中腎精虧虛為根本,填補腎精為治療大法。肝臟血、主筋,又肌肉、筋骨離不開氣血的濡養,故在補腎的左歸丸和右歸丸的基礎上,運用聖愈湯補氣、補血、活血,以調和氣血、填補腎精,達到筋骨平衡的作用。
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此法有調節骨代謝,促進造骨細胞活性,抑制破骨細胞數量的功效。
一項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研究發現,接受中醫治療的骨質疏鬆患者比沒有接受中醫治療的患者骨折風險明顯較低。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地域及其它疾病等影響因素後,接受中醫治療的骨質疏鬆患者骨折風險降低了53%。
中醫辨證論治
由於人的體質不同,相同的症狀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骨質疏鬆往往有以下幾種證型:
- 腎陽虛損
【證候特點】腰部、膝關節處冷痛,屈伸不利,形寒肢冷,肢體萎軟,頭暈目眩,精神不振,小便清長頻數或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脈沉細無力。
【辨證】腎陽虧損,虛寒內生。
【治法】溫腎壯陽,強筋健骨。
【處方】炙黃耆、黨參、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柴胡、山茱萸、淮山藥、枸杞子、菟絲子、杜仲、鹿角膠、熟附片、肉桂。
- 腎陰虧損
【證候特點】腰脊酸痛,纏綿不已,動作遲緩,下肢無力,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髮脫齒搖,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乾顴紅,小便少,大便乾,形體消瘦,舌紅少津,脈細數。
【辨證】腎陰不足,虛熱內擾。
【治法】滋補腎陰,填精補髓。
【處方】炙黃耆、黨參、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柴胡、山茱萸、淮山藥、枸杞子、菟絲子、川牛膝、炙龜板、鹿角膠。
- 脾虛血少
【證候特點】周身疼痛,神疲體倦,形體羸弱,面色無華,頭暈目眩,納穀不馨,腹脹便溏,舌淡唇白,脈虛細無力。
【辨證】脾虛血少。
【治法】健脾益氣,調血養血。
【處方】黃耆、黨參、白朮、茯苓、白扁豆、山藥、芡實、蓮子、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大棗、炙甘草。
- 氣滯血瘀
【證候特點】周身骨節疼痛,日輕夜重,腰背酸痛,甚則彎腰駝背,活動受限,或四肢關節變形,面色晦黯者,舌淡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沉細而澀。
【辨證】氣滯血瘀。
【治法】活血袪瘀,理氣止痛。
【處方】秦艽、川芎、桃仁、紅花、淮牛膝、五靈脂、當歸、羌活、香附、沒藥、地龍、炙甘草。
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藥前需要經過中醫師診斷,不宜自行服用中藥。
參考文獻
- 《今日中醫骨傷科》 孫樹椿 朱立國 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年4月第1版
- 《專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叢書․骨傷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 第2版 鄧晉豐 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年2月第2版
- 《石氏傷科施杞臨證經驗集萃》 施杞 主審∕王擁軍 吳弢 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16年10月第一版
- 《慢性病養生指導》第二輯 盧傳堅 丁邦晗 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年10月第1版
- 《中國民間食療偏方》 張宏才主編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3年6月第1版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