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圓!黃曆八月十五日圍繞著月亮的許多民俗傳說,尤其是中秋節的神奇事兒紛紛湧上記憶的時空,讓人回味中秋節的神奇時空!它們跨越了幾千年的記憶,搭起仙凡之間的橋樑。

嫦娥奔月 不在凡界

代表中秋月的神仙非嫦娥莫屬。在上古三代的文獻紀錄中,像是夏代《連山》、商代《歸藏》和《周易》都提到嫦娥奔月之事。嫦娥也叫恆娥,嫦娥的夫君是后羿(馮羿);嫦娥美貌溫柔又賢慧,母儀天下;后羿是夏朝時有窮氏的國王,神勇超人。

《歸藏》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連山》記載:「有馮羿者得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歷史對姮娥「竊藥」,有種種不同的解讀,或說嫦娥自己想要成仙,一人偷用了;或說嫦娥把藥分成兩份,但是后羿的卻打翻了,兩人悵悵然生別離;或說惡徒蓬矇混進宮要搶奪仙藥,嫦娥為了不讓惡徒得手,囫圇吞下了仙藥。還有說后羿射日之後,漸漸變得驕奢淫逸,嫦娥要阻止他無盡地殘害百姓,就把仙藥吞下了肚,結果一人升天而去。

嫦娥奔月。(桃子/大紀元)
嫦娥奔月。(桃子/大紀元)

就這樣從夏朝以來,上下四千多年的歲月,嫦娥奔月的故事穿越凡界和神界,搭起一條「仙道」,留給人遐想,留給人悟道。地球人登月之後甚麼生物也看不到,更不用說仙人嫦娥了!於是產生了「疑古」之說,蓋棺論定否定嫦娥奔月的神蹟。其實,仙界的物質結構定然不同於凡界,那麼凡界之眼怎能看到仙界的真相呢?

更神奇的是,現代科學已經發現多重證據指出:月球是史前人造的天體,並不是我們地球的自然衛星。[1] 其實,在我們人類這次文明以前還存在著文明時期,其發展方式與高度和現代的科學完全不同。人類若不能返本歸真提升生命層次,不僅看不到嫦娥奔月的真相,更不能了解生命的奧秘與真相。

為何科學家說月球是宇宙飛船?(pixabay)
為何科學家說月球是宇宙飛船?(pixabay)

中秋錢塘觀潮 天語示警

一年中的滿月以八月十五日最是特別,從這一天到往後三天,滿月引得海潮大起大落,引起人們觀潮的遊興。漢代時就有中秋觀潮的雅興。文學家枚乘的《七發》賦中記述了中秋月圓時,往揚州曲江口去觀潮。(原文:「將以八月之望(十五日),與諸侯並往觀濤於廣陵(揚州舊稱)之曲江」。)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杭州的錢塘觀潮又是偉觀中的偉觀。錢塘江潮在中秋月圓後直到十八日達到高峰,洶湧澎湃的錢塘江潮常達五米高,回頭潮甚至可達二十米,有如千軍萬馬奔騰。唐代時錢塘郡(錢唐郡)郡守在每年中秋既望(十六日)之日迎潮設祭,寄寓百姓平安的祈願。

唐代詩人姚合描寫「杭州觀潮」:「勢連滄海闊,色比白雲深」、「怒雪驅寒氣,狂雷散大音」、「鳥懼多遙過,龍驚不敢吟」。排山倒海般的錢塘江潮,氣勢如怒雪、狂雷,驚心動魄!飛鳥不敢近、騰龍默無聲。宋代和明代風俗志中也都記述了錢塘江觀潮盛況。

天下奇觀錢塘潮,以每年的八月十八日為最大,吸引不少遊人和當地居民前往一睹為快。(shutterstock)
天下奇觀錢塘潮,以每年的八月十八日為最大,吸引不少遊人和當地居民前往一睹為快。(shutterstock)

中秋節的觀錢塘江潮之奇,不僅在於「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的奇壯聲勢,而是和神奇的事兒相連繫。南宋時,每年中秋臨安人有一半以上都會去錢塘觀潮。宋代洪邁《夷堅志》記載,紹興十年中秋前二天夜裏,錢塘江畔居民有人聽到空中傳來說話聲,說今年當有數百人死於橋上,都是邪惡、淫亂、不孝之人。又說:在死亡名冊上的要叫他們快來,不在冊上的,快快離去。中秋前一天夜裏,住在浦橋兩畔的人夢見有人來告戒,明天不要登橋,橋將會折斷。中秋節一早,橋畔相鄰數家的人一談起,竟然昨天夜裏都做了相似的夢。

中秋節當天,江潮將至時,橋上站滿了人,得夢指點的人都到橋邊苦口婆心勸告熟識的人快下橋。然而橋上那些人都不聽勸,以為是妖言惑眾。不一會兒,異常的驚濤激岸,把橋震壞了,橋塌陷了垮入水中,當時壓死、溺死的有數百人。人們後來發覺,死亡的儘是平日凶淫、不孝的人。受了這樣的驚世教訓,人們知道了神可能用人想不到的異常事件來懲罰惡人,凡事都不是偶然的。

霓裳羽衣舞 紫雲曲傳自仙宮

唐玄宗多次夢遊月中廣寒宮,看到了仙娥起舞,聽到了仙境悠揚樂曲,從而傳下了仙樂之曲。唐人柳宗元的《龍城錄》、唐代《開天傳信記》和晚明周楫《西湖二集》中都有類似的記載,後世也有戲曲代代搬演流傳。

晚明周楫《西湖二集》記載,八月中秋,月色皎潔,唐玄宗問身邊的修道高人葉法善:「可否到得天上賞月呢?」葉法善揮手從宮殿玉階前化出一條白玉橋,延伸到天際,對玄宗說「可去!」君臣二人同登上橋,很快就接近了天上月宮。

唐玄宗在道人葉法善的引領下登上月宮。(示意圖)(Pixabay)
唐玄宗在道人葉法善的引領下登上月宮。(示意圖)(Pixabay)

月宮裏高大的玉桂婆娑,充滿生意,那月宮的門楣寫著「廣寒清虛之府」六字金書。有數個仙蛾素衣吹奏《紫雲曲》、舞著《霓裳羽衣》之舞,美妙婀娜,風姿綽約!

玄宗聽到仙曲非常歡喜,他一向精通音律,一聽都記下了。到了半夜,葉法善對玄宗說:「可以歸去了!」當時月光溶溶景致如晝,玄宗起了吹笛的雅興,然而他的玉笛留在長安寢殿中。葉法善對空長嘯一聲,玉笛隨即應聲而至。玄宗隨即在白玉橋上吹了一曲,這時他俯視下界,看到的是潞州城(今山西省長治市)。玄宗探手入袖中,拿出了數文金錢投向下界的潞州城,然後帶著一絲眷戀之情隨著葉法善緩步而歸。當他們回到皇宮後,那白玉橋也隱去了蹤影。

過了十天左右,潞州官府上奏,說八月中秋有天樂臨城,同時降落金錢數文,一併上呈。玄宗一看那呈上來的數文金錢,正是自己投下的。於是就把自己記下的仙界之樂《紫雲曲》和《霓裳羽衣舞》流傳於世。這仙樂之曲宛然是神界留給人間的半個開天門的符契。

中秋桂子月中落 天香牽引道中人

古人傳說八月十五日這一晚從皎潔的明月中可能落下桂子來。唐人詩中有不少詩篇記載月中落桂子的中秋夜神蹟。這些神蹟多圍繞著修行和寺廟。

李白聽說中秋月中落下桂子來,更是堅定他尋仙修道的志向。他對好友崔十二說「待我來歲行,相隨浮溟渤」,展現他尋訪海上蓬萊仙山的心願和堅定的修道志向。

江南杭州是賞桂的好地方,杭州的廟寺一直是月中落桂子的名地。神蹟應該是顯現給道中人的吧,《佛祖統紀》記載,宋仁宗天聖五年八月十五夜,法師遵式在天竺寺庭殿遇上天下桂子雨,他取了桂子仁播種於林下,並作了桂子之詩。

杭州靈隱山多桂樹,《杭州府志》記載了多宗靈隱山寺僧人看到天降桂子,那情景有如天下起桂子雨,桂子大如豆、圓如珠,有白、黃、黑各色,帶有辛味。

明代禮部尚書朱國禎的《湧幢小品》,也有南宋時「桂子落秋月」記載。他說南宋紹定年間,詩人舒岳祥在中秋月讀書,那夜月色非常明潔,舒岳祥突然聽到屋瓦上傳來冰雹撒落的聲音。他的祖父開門察看,然後對他說,「此月中桂子」。

朱國禎本人也有親身經歷,某年中秋夜他在天台山中曾遇到月中落桂子,桂子落下非常的多,他叫隨身童子撿桂子,撿到的有二升之多。他說月中桂子大小如豫章子,無皮、中間有仁,顏色如白玉帶有雀卵紋,可咀嚼出芝麻氣味,拿來作枕頭清芬襲人。這些中秋夜落下的桂子宛然具有神力一般,一種即活,散落在磚縫間竟然只要十天就能長大成樹,子葉柔長,冬天仍然勁秀不凋。這樣的神蹟怎能不讓人想起傳說中的月中神奇桂樹!傳說月中吳剛伐桂的那棵桂樹就具有神奇的能量,被伐的傷口馬上能癒合。

黃曆八月十五日這一晚,從皎潔的明月中可能落下神奇的桂子來。(pixabay)
黃曆八月十五日這一晚,從皎潔的明月中可能落下神奇的桂子來。(pixabay)

點亮神燈歸善道

中秋夜,皇家內廷和一些地方民間有燃燈、燒火助月色的風俗。南宋的宮中,中秋節一整夜裏,點燈燭燦爛到天明,把個人間中秋節點綴得光明輝煌,不似在人間。

中秋節可以說是人間最接近天界的民俗節日了。天上人間,有許多的神蹟曾經在中秋節顯示給人,許多神蹟今日多不顯,那是因為人類離道越來越遠的緣故。日月輪轉間,歲月逝幾千!天地之道常存續,只是人心自己攔!我們只有回歸天性中的靈明神性,才能踏上神留給人的通天善道!#

————

註[1]:參見相關論述:「月亮就是史前人造的,它裏邊是空的」

─點閱【中秋節】系列─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