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發生多樁「五百年一遇」事件,其中最令台灣人吃驚的,似乎是以下一事。

台灣粉專「跟著湯姆仕吃喝玩樂最重要」的網主,前天分享他到佐敦澳牛用餐的「奇遇」,說:「澳洲牛奶公司點餐後跟我說謝謝,香港真的壞掉了。」帖文一出,引來大批台灣網民湧去留言,至今已近三萬點讚,逾千分享。

留言的網民多感難以置信,有人笑指網主「幻聽」,或「去錯了澳洲羊奶公司」。我看了也實在忍不住笑。中共多年來對台灣文攻武嚇,不管軍機繞台抑或航空母艦,論震撼力,原來都比不上澳牛夥計一聲謝謝。

眾所周知,台灣飲食文化跟香港大不同,光是港式炒嫩蛋,在台灣已不易吃到——聽說台灣食店的蛋炒得不夠熟,往往會被投訴。至於以「光速餐」馳名的澳牛,節奏之快,空間之窄,莫說台灣人不習慣,就連港人也未必個個接受。

與時間賽跑,你可能贏,但跟澳牛鬥快,你頂多只能平手。世上恐怕沒有很多地方,比香港更能讓人感受到時間的速度;香港也許沒有很多地方,比澳牛更能讓人感受到都市的活力。

香港是否「壞掉」,大家有目共睹,也用不着澳牛做證,我只是好奇:出名「高傲,但宅心仁厚」的澳牛夥計,現在真的會在客人點餐後道謝?從前澳牛實在太快了,快得容不下講謝謝的空間;現在他們有閒情說話,是否代表生意不如過去呢?

當然,快還快,服務差還服務差,兩者決不能混為一談。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澳牛服務完全沒有問題,但「點餐後說謝謝」確實顛覆了我對它的印象。五年前,我在《蘋果日報》寫過一篇文談澳牛(附錄於後),至今我依然相信文中的一點觀察:你是甚麼人,就會在澳牛得到甚麼服務。

你是菩薩,就會在澳牛遇見佛祖;你是妖怪,就會在澳牛碰上魔王。儘管香港已面目全非,但澳牛也許甚麼都沒改變——應該只是這位湯姆仕先生,在前世跟那夥計有過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在澳牛聽到一聲謝謝。

附錄

〈澳牛給你的人生課〉

(2018/08/22 香港蘋果日報名采版)

英語KOL日前出帖分享見聞:他幫襯老牌茶餐廳澳牛時,疑似大陸遊客在店內擋路,阻住澳牛的地球轉,侍應着他讓開,他竟然唔識死,反唇相稽,戰火瞬間蔓延,其他夥計紛紛圍攻,食客落荒而逃,網上萬民叫好。最欣賞一句留言:「被澳牛X的人沒一個是無辜的。」我隨即陷入深深的沉思:難道有一種上帝,叫澳牛?

近年我甚少幫襯澳牛,倒不是對它失望,只是一來不就腳,二來懶排隊,這兩天在網上得悉他們態度依舊,甚感欣慰。香港回歸多年,很少事物能「不變形不走樣」,澳牛似乎做到了,可謂一國兩制的典範。

在澳牛喫茶餐,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是:你的人品如何,你的招呼也必如何。光顧澳牛,你要有「與神同行」的覺悟,準備面對最後審判。財大氣粗的土豪,自以為是的大媽,活蹦亂跳的屁孩,都會在澳牛得到應有的懲罰。父母教仔,不妨帶他們到澳牛受訓,久而久之,小孩會懂分寸、識大體、知進退、守規矩,並學會言簡意賅,辦事勤快。小時候家母常常帶我幫襯,我很快掌握了「十二真言」,一坐下來便不徐不疾的說:「炒蛋多士叉燒意粉咖啡唔該。」多年來從未受過一次白眼。做好自己,你就不會給人家看不起。

第二個境界是「見天地」。天地很大,但澳牛的位很窄,就像每個人的世界。宇宙無限,人生有涯,我們都如蘇軾所說,「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假如澳牛是你世界的縮影,餐牌就是你人生的寫照──不叫炒蛋就只能叫煎蛋,請勿以為多士可轉牛角包──選擇不多,但原來已經足夠。

最高境界是「見眾生」,不隨便以貌取人,反而會因懂得而慈悲。粗聲粗氣的侍應,實則柔情似水,對大肚婆照顧有加,無微不至。澳牛從不解釋,也不講大道理,只是默默守護自己的價值。交朋友,最好交到像澳牛一樣的朋友,平時不瞅不睬,但你有事,他二話不說就把你的問題解決了。待人接物要用心,更須用腦,最不需要的,是廢話。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