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3%,為2021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則延續跌勢。專家稱兩個指數雙雙下降,證實中國經濟步入通縮。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NBS)周三(9日)公布數據,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下降0.3%,從6月的持平轉降。其中包括豬肉及鮮菜等,食品價格由6月上漲2.3%轉為下降1.7%,影響CPI下降約0.31個百分點。
若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7月核心CPI則回升,同比上漲0.8%。
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第10個月下降,在上個月下降5.4%之後,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而預期為下降4.1%。
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這是自2020年底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首次同步下降。這表明隨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需求減弱,通縮壓力顯現。
路透社報道,澳新銀行(ANZ)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說:「CPI和PPI同比均跌入負值,證實了經濟通貨緊縮。」
邢兆鵬還預計中國的CPI下半年將在0附近徘徊,並稱「貨幣政策將很難操作。(中共)政治局會議要求穩定人民幣匯率,這與貨幣寬鬆政策存在衝突」。
此前,彭博社指出,若以GDP平減指數(衡量整體經濟價格的指標)來計算,中國已陷入通貨緊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通貨緊縮定義為「總體價格指標的持續下降」,例如消費者物價指數或GDP平減指數。
儘管中共當局已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來刺激經濟、重振需求,但是仍難提振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依然疲弱、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外資企業對中國的投資意願也在下降等,而這些因素又拖累中國經濟的復甦。
此前公布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進出口均雙雙下降。被視為拉抬經濟復甦一大主力的中國出口,從今年第二季以來就出現衰退趨勢,4月還能維持同比增8.5%;但5月份就大幅衰退,同比下降7.5%;6月降幅擴大至12.4%;而7月則下降14.5%,跌幅遠遜市場預期,並創下2020年3月以來新高。7月份進口同比也下降12.4%。終端市場需求下降打擊了中國企業,外貿訂單減少,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降價求售。
周三中國物價數據顯示了國內需求持續低迷,證實其經濟復甦正在失去動力。受此(數據)影響,周三亞洲股市處於守勢,而中國股市的滬深300指數和上證綜合指數收盤雙雙下跌。
花旗集團(Citigroup)分析師表示,由於消費者需求疲弱,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商品價格已進入「通縮區域」。
路透社報道也指出,外界擔憂中國正在步入一個經濟增長放緩時代,類似日本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失落的三十年」的味道,物價和工資一直停滯不前。
英國《金融時報》周三報道引述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中國金融專家普拉薩(Eswar Prasad)的分析指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陷入通貨緊縮的嚴重風險,這可能會導致民營部門經營信心下降等惡性循環。
該報稱,中國經濟已陷入通縮,CPI出現兩年多來的首次收縮,這是政策制定者在努力重振消費之際面臨挑戰的最明顯指標之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