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發現,逾三成受訪中小學生曾「狂打機」5小時或以上,更有個別嚴重者曾經連續打機60小時,或連續觀看影片90小時。總體而言,有一成二受訪中小學生有網絡遊戲成癮傾向,近一半學生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抑鬱症狀。研究團隊認為,政府應增加資源應付,學校社工亦可引進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團體到校支援。
港專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謝家和、中大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楊雪及劉德輝、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盧健銘,及香港學校訓輔人員協會,在2022年6月至12月,透過香港學校訓輔人員協會的會員網絡,發放調查邀請信給全港公營及資助中小學,當中有6間小學和4間中學參與此項「香港中小學生網絡遊戲成癮及精神健康狀況研究」,共訪問2,770名中小學生。
研究數據指出,有31.8%的受訪學生表示曾連續進行網絡遊戲達5小時或以上,個別嚴重個案更連續高達60小時;亦有42%的受訪學生表示曾連續觀看影片達5小時或以上,最嚴重者更連續高達90小時。整體受訪學生中,有350名(12.6%)有網絡遊戲成癮傾向,中學組群(12.4%)和小學組群(12.9%)的網絡遊戲成癮傾向比例相若。
據受訪學生的作息及精神健康自我評估,數據反映整體學生的情緒狀態平均偏差,有49.1%學生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抑鬱症狀,53.3%學生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焦慮症狀,62.8%學生承受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的壓力水平。
另外調查發現受訪學生的睡眠質素欠佳,有65.5%學生的睡眠品質較低,也有38%學生的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低於世界睡眠醫學協會建議的9小時。27%學生自覺睡眠不足,更有13.3%學生曾經服用安眠藥物協助睡眠。
疫情期間轉網課
易使學生依賴網絡遊戲
謝家和認為,青少年網癮問題不容忽視。疫情期間實體課堂轉為網上學習,導致學生上網時間增多,容易形成對網絡遊戲的依賴。他指出,網絡遊戲的內容、社交互動和獎勵系統令人著迷,自制力弱的中小學生尤其難以抗拒,長時間沉溺於網絡遊戲可能對學業、家庭和社交關係等方面構成負面影響,嚴重者更會出現過度依賴和成癮的問題。
研究團隊認為,學生的情緒問題不論在抑鬱、焦慮和壓力水平已達高比例,當局和持份者必須嚴陣以待,及早預防、辨識、介入,建立「校本精神健康安全網」,學校可考慮每年進行大型篩查活動,如問卷調查,把同學分類成高、中、低危機個案,有系統地分配資源,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及支援措施。
研究團隊又建議,學校社工及訓輔老師可積極引進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團體到校支援,為高危學生個案進行評估和舉辦跨專業個案會議,討論適切的支援、跟進和轉介。
另外,團隊建議社福界、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及教育局共同研究「全面青少年精神健康培育計劃」,協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增強社交支援和抗逆力;並建議醫務衛生局的「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加強校本計劃的資助;禁毒基金應考慮恆常化「健康校園計劃」,加強資源到校支援有需要的學生和提供預防教育工作,如行為成癮、欺凌、生命教育及青少年精神健康相關的專題,使計劃更能彈性靈活應對不同青少年成長的需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