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擬於明年內填平約90公頃魚塘,發展新田科技城。9個環保團體今日(20日)發表聯合聲明,批評發展計劃摧毀保育后海灣濕地30年來的重要制度,未完成生態研究即公佈發展計劃,形容是「發展凌駕科學」,憂慮高達248公頃濕地敏感地區受影響,質疑計劃有淡化重大生態影響之嫌。團體更憂慮今次的最壞先例一開,恐損害本港獨有濕地,對后海灣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9個環團包括長春社、香港觀鳥會、綠色力量、綠色和平、綠惜地球、綠領行動、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保觸覺以及創建香港,今發表聯合聲明,批評發展計劃摧毀保育后海灣濕地30年來的重要制度,影響達248公頃濕地敏感地區。

新田科技城計劃的擬發展面積達627公頃,其中四成(248公頃)屬濕地生態敏感區,該處曾錄得117種具保育關注的物種,包括全球「極度瀕危」的青頭潛鴨及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等。發展亦會影響后海灣第二大和第三大鷺鳥林,涉及二百多對池鷺和小白鷺,對其繁殖族群造成重大衝擊。香港觀鳥會保育主任黃雪媚表示:「這片濕地與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有緊密的生態連結,同樣重要。若濕地受到破壞,將威脅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區的候鳥族群。」

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周藹銓質疑,現時政府做法是發展凌駕科學。她指出,漁護署去年就北部都會區內3個濕地保育公園開展研究,當中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研究面積約570公頃,有141公頃與新田科技城重疊。惟發展局未待漁護署公佈完整的生態科學研究結果之前,搶先提出新田科技城計劃,矮化濕地保育公園為「補償公園」。她批評,相關做法先是「先發展後保育」,做法落後,亦有違濕地保育公園的規劃原意。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政策高級經理劉兆強則批評,相關發展入侵151公頃濕地保育區,以及97公頃濕地緩衝區,違反城規會規劃指引。他促請政府遵守相關指引,包括「防患未然」和「濕地零淨損失」的原則,保護所有魚塘濕地及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並在發展北部都會區時,維持這些魚塘濕地的生態連繫。

9個團體又表示,環境影響評估屬保護后海灣濕地的一道重要把關,而現時的新田科技城計劃,較2021年提出的方案規模大增近一倍,而且未重做環評研究概要,有繞過環評程序之嫌。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提出,由於舊環評研究概要,並未就大規模填塘和土地實際改變,訂立更大的研究範圍和全面的研究方法,公眾人士亦未能就新發展範圍提出意見,指出或需納入環評的生態敏感的地點。他警告,沿用舊環評研究概要或無法有效評估,甚至會嚴重低估新田科技城所帶來的重大生態影響。

一眾團體亦強調,后海灣濕地之所以能在過去30年免受大規模破壞,建基於政府當初建立的保育制度,惟新田科技城計劃的最壞先例一開,或將損害本港獨有國際濕地,促請政府懸崖勒馬,重新修訂新田科技城的方案,以免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