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3月起,政府正檢討元朗后海灣「濕地緩衝區」的規劃指引,以興建更多房屋。環保團體長春社今日(3日)在Facebook發文指,「濕地緩衝區」內多個正向城規會闖關的改劃申請,自2021年至2022年起多次提交補充資料,一直拖延審議,令濕地長期面對發展壓力,也無法釋放作保育用途。
后海灣位處香港與深圳之間,后海灣地區於1995年根據《拉姆薩爾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主要生境包括魚塘、泥灘、紅樹林和基圍,是候鳥遷飛路線上的主要渡冬和中途停留的地點,為各類水鳥提供覓食和棲息地。
長春社經過初步統計後發現,相關申請大多數都涉及改劃作私人住宅用途,其中「天水圍近天影路」的一個項目(編號:Y/YL-LFS/13),城規會於2021年10月收到申請,其後提交進一步資料共13次;「新田練板村」(編號:Y/YL-ST/1)則於2021年10月提交申請,其後提交進一步資料共11次。
長春社形容,部份項目倡議人本身準備資料不足,經常待收到相關部門的回應後才提交相關資料,或更改規劃申請上的錯誤資料。由於每次提交進一步資料,各部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資源回應,變相也拖慢城規會審批發展項目。
長春社認為,雖然提交進一步資料有助公眾了解項目的進度,特別是了解項目倡議人如何解決項目對環境等影響,但不斷以「擠牙膏」方式交代詳情,無助處理反對意見,也非常擾民。
長春社建議,隨著《城規條例》已完成修例,政府應明確規範這些改劃申請提交進一步資料的做法,如設明確時限、提交最多次數等,避免有人濫用提交進一步資料的機制。
翻查資料,時任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於2021年3月24日曾於立法會會議上表示,在「濕地緩衝區」進行的新發展或重建計劃,必須提交生態影響評估報告,以證明有關發展不會對「濕地保育區」造成環境干擾。現有規劃機制提供了渠道向城規會申請放寬有關區内住宅發展地帶的地積比率限制,城規會亦一直有按個別規劃申請的情況作出考慮。@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