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與一眾官員昨日舉行記者會, 公布政府有關輸入勞工方面的安排。(余鋼 /大紀元)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與一眾官員昨日舉行記者會, 公布政府有關輸入勞工方面的安排。(余鋼 /大紀元)

政府昨日(13日)宣布透過「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將引入建造業、航空業、公共小巴/客車業的外勞,上限為2萬人。政府亦宣布「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開放多26個原本不得輸入勞工的職位。

社會各界對計劃有不同意見。有意見認為計劃有助紓緩香港人手短缺,亦有意見批評政府漠視本地勞工界的聲音。有小巴司機受訪表示小巴站有車無人開 ,亦擔憂外勞政策未能減低成本。

政府透過「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將引入建造業外勞,上限1.2萬,優先負責公營工程項目;公共小巴和客車業批准輸入司機900及800人,上限共為1,700人。航空業輸入外勞上限則為6,300人。以上各行業共計輸入外勞2萬人。

(大紀元製表)
(大紀元製表)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稱,香港面對結構性勞動人口短缺,2018年的勞動人口有368萬,2022年下跌至346萬,當中低技術勞動人口更減少約16萬,故「復常」後多個行業面對人手不足。他指政府計劃會每半年就「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向勞顧會匯報。

在新的「行業輸入勞工計劃」之餘,政府亦會將現有的「補充勞工計劃」改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開放多26個原本不得輸入勞工的非技術/低技術職位,包括售貨員、銀行櫃枱員、文員、侍應、送貨員等;計劃保留原有每宗個案評估實際需要及諮詢勞顧會的安排。

(大紀元製表)
(大紀元製表)

「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將於下月開始接受申請,「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則可能於今年9月前開始接受申請。

孫玉菡稱,僱主可為外勞安排在香港或大陸的住宿,亦可以讓大陸的外勞居住其在大陸的住所。

建造業輸入外勞 優先負責公營工程項目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建造業輸入外勞的合資格申請必須為短缺工種,輸入「技術工人」及「技術人員和工地監督人員」,上限1.2萬人,會範圍優先考慮公營工程項目的申請,項目價值須逾指明的金額門檻。

甯又稱,僱主為建造業外勞安排在香港的住宿,要為在工地的宿舍,或位於元朗的前隔離設施的中央宿舍。

機場10工種輸入外勞 上限6,300人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航空業輸入外勞上限則為6,300人,為欠缺的前線非管理級機場員工總數的一半,涵蓋地勤人員、機艙工作員等工種。

林並說,僱主要就每名機場外勞繳交每月400元予機管局,機管局每年亦會撥出與僱主繳交總額相若的款項,用於減輕本地前線員工的交通費負擔。
小巴客車外勞上限1,700

林世雄表示,政府調查初步發現公共小巴和客車業分別短缺1,980及1,620人,佔其總人手兩成,至於公共小巴和客車業批准輸入司機900及800人,則為司機空缺的一半。

林指會為合資格的外勞司機,直接發出香港的私家車及輕型貨車正式駕駛執照,並要他們通過公共小巴或公共巴士的考試、職前課程、實習訓練。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稱,在推行新政策時,「本地勞工優先」仍然是政府人力政策的基礎,他並強調做法並非輸入廉價勞工,因為外勞的工資不可以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另外,每名外勞的僱主要為每名外勞一筆過繳付400元徵款,全數交予僱員再培訓局加強培訓工作。

民主黨批漠視本地勞工界

民主黨勞工政策發言人冼卓嵐批評,是次政府繞過勞顧會審議,透過計劃直接輸入大陸工人,是漠視本地勞工界的聲音,嚴重向商界傾斜。

對於孫玉菡在記者會多次稱政府輸入外勞不會拉低本地工人人工,冼卓嵐認為如此大規模輸入外勞,僱主必然會想方設法「鑽空子」,謀取更大利潤。
他舉例,僱主可以透過收取外勞高昂的住宿費、交通費,變相令僱主實際需付出的工資成本降低。但由於大陸工資相對香港工資低得多,相信大陸工人明知被剝削下,仍會十分願意來港工作。若政府之後的監管不足,僱主為賺取更大利潤,必然會先聘請大陸人,長遠不但有可能拖低本地工人收入,甚至減少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冼卓嵐質疑政府稱讓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類別職位輸入勞工,是因為市場有需要,卻沒有公布26個職位分別各欠缺多少人手。孫聲稱政府會「嚴格把關」,他回應說例如公司職位要先開放給本地人申請,「但單憑常識都知道,僱主可以以不同理由推搪請不到本地工人」。

冼卓嵐強調民主黨不是完全反對輸入外勞,但政府必須向公眾交代清楚不同數據,各工種的人手情況,以及日後如何確保「嚴格把關」。

社會各界對政府計劃有不同意見

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在商台節目表示,機場部份工種薪酬仍未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他認為若政府不改善本地工人長久以來的待遇問題,卻考慮以更優越的薪酬和交通配套輸入外勞是不合理。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表示失望,認為輸入外勞會影響工人薪酬,當局應優先改善本地勞工的待遇。他又指,香港不能永久採用輸入外勞政策,希望當局設立具體時限。

勞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感到無奈,重申會影響本地工人就業和加薪的幅度,期望當局承諾輸入外勞只是暫時和短期措施。他又促請政府制定監管機制。

社會上亦有不少支持政府計劃的觀點。建造商會會長林建榮表示,政府就建造業推出的新計劃,可輸入1.2萬名外勞,有助即時紓緩人手短缺的問題。計劃以公營地盤作起步點,可讓市民及工會對計劃有較大信心。

香港專線小巴持牌人協會成員陳志輝初步歡迎計劃。本身是專線小巴營辦商的陳志輝表示,幾年前開始公司約有兩、三成小巴閒置,涉及50多名司機空缺,政府計劃可為小巴業界解決困境。

小巴司機指輸入外勞或增成本

昨日晚上6時繁忙時段,有小巴站候車人士大排長龍,記者目測卻有約十部空車停泊在一旁,有小巴司機指是因司機人手短缺,「有車無人開」。

75歲的小巴司機阿松(化名)對本報記者說,他入行16年,即將在下月退休。對於輸入外勞政策,他起初不願多談,「現在國安法那麼麻煩,分分鐘說你煽動社會,即拘捕,共產黨最在行這個」。

後來談起小巴司機的工作艱辛,他表示,小巴司機薪水低壓力大,很多人寧願領綜援也不做小巴司機,形容行業已成為「夕陽」。「我做十幾年都死了三十個人。無新人入行,那些做了幾十年的陸續離世。」「最近死了兩個夥計,心都淡了。我退了休,身家清白,跟政府領四千多一個月。」

他表示司機短缺令現有司機壓力更大,小巴短缺令乘客與政府都不滿,司機經常被暴躁的乘客大罵,「我們有個副站長被人打到鼻血都爆了,最近還死了,星期五那天才死了。」

在收入方面,他透露他的薪水大約每小時80元到100元。司機工作強度很高,他現在工作的這條線有半小時吃飯時間,有些線甚至沒得吃飯時間。有些司機為了補幾十元錢,一邊行車一邊吃麵包,「你要錢,公司要你的命」。

對於經營者是否應提高司機薪酬待遇,他表示小巴公司經營壓力很大,牌費、維修都加價,收支平衡不易。他指4年疫情下老闆無裁員,亦無減人工,「今時今日我們都儘量幫這間公司盡做,做到做不成就走。」

對於輸入外勞,他感嘆「有工就沒人做,有人就沒工做」。至於是否擔心輸入外勞進一步壓低本地工人收入,他則表示對於小巴經營者來說,經營者需要為他們提供保險及相應配套設施,成本可能比本地工人更高。◇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