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紐約皇后區的沃克奧斯博物館(Voelker Orth Museum)有一個藝術展,一幅幅色彩繽紛的畫作掛在百年老屋的客廳、餐廳、書房中,昔日德國書香之家的移民故事似乎與當下的華裔移民故事有了呼應。這是台裔美籍華人莊慧敏初涉藝術領域的首個個人展覽。她舉辦個人展覽還有一層意思,希望紀念母親逝世10周年。
台裔美籍華人莊慧敏10歲移民阿根廷,15歲到美國上學,到她上大學的時候,她50歲的母親也同時來到美國上大學,就讀藝術系。她認為母親的人生也是個傳奇,55歲那年畢業,畢業後回台灣當老師。在母親的紀念畫展期間,慧敏與年輕觀眾透過藝術交換故事,在感嘆緣份的奇妙之餘,更讓她感受到生命的堅毅。
莊慧敏用畫筆講故事,思考「家」的定義與人生意義,這些對她而言是一生都在探討的議題。「我們為甚麼要活著?人生就是來找答案的。」漂泊不定的人生歷練,在金融業馳騁,到如今涉足藝術領域,每一次的轉變都有著莫大的付出。「我爸爸已經83歲了,不久前跟他通話,他了解我首次藝術個人畫展和最近的藝術活動後說:『妳可能吃到了我的口水(遺傳到好的基因),我這一生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啊!』過去我可能不認同他這樣說,現在我信了!」慧敏提起父親說的話,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母女同時讀大學 共創「追夢人生」
上期的「移民生活」分享了莊慧敏一家四兄妹在阿根廷求學、獨立生活的故事,當她以優異成績保送到布朗大學時,她面臨著人生的又一課題,究竟未來要往哪個方向發展?
慧敏的大學生活被繁忙的學業填滿,她修讀了西班牙比較文學、經濟、國際關係3個學位,「為甚麼要讀三個呢?首先,我最喜歡的其實是文學,想了解人類的思想,但是僅僅讀文學我無法養活自己,父母移民阿根廷的經歷告訴我,一個家庭本來是完整的,可是經濟方面可以讓我們分開,所以我必須了解世界的經濟,要會賺錢。學習國際關係,就可以全面了解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情況。哪一方面我都很想學習,就全部都讀好了。」
在慧敏讀大學期間,50歲的母親相隔多年後也來美國了,這一次不是來探望孩子,而是做「追夢人」:「我媽其實已經研究所畢業了,做了老師很多年,她看到我們幾個孩子都讀大學了,就說她也要讀大學,到了布朗大學附近的羅德島學院(Rhode Island College)讀藝術系。她英文也不是太好,但她一點也不害怕,每天老師講的課就錄下來,反覆聽,問身邊的朋友,直到聽懂為止。」母親的心態十分年輕,常常跟大學18、19歲的同學一同出去郊遊,還問女兒要不要一同前去。回想起母親的經歷,慧敏仍對她的堅毅感到欽佩,認為能夠在年過半百再進入校園,重新開始學習新事物,對她而言也是一種激勵:「我就想我媽媽都在讀大學了,我也不能輸呀!」
經濟頭腦與抗壓能力 22歲步入華爾街投行
「大學畢業後,原本我有機會留在德國工作,但我考慮到有機會的話,我想去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試試,他們有最好也是最嚴格的培訓,要求很高,進去非常難,薪水高,壓力也很大。進入其中可以接觸到許多主流社會的成功人士、投資大公司的客戶。」慧敏過五關斬六將,年僅22歲的她通過了三個月的培訓,憑著她的語言天份的到了做西班牙語市場的機會,年薪超過10萬美元。在她23歲那年,以1.98億美元的哥倫比亞波哥大經濟發展融資項目,獲得「國際金融評論」的年度最佳交易獎。
在華爾街投行工作的日子,她每周要工作100多個小時,早出晚歸,幾乎沒有自己的休閒時間,公司內會準備餐點,甚至有專職醫生,員工下班後有私家車接送。「我們出差也很瘋狂,有時候是下班後才飛,飛到那邊半夜了,一早上就要開會,開完會下午飛回美國,回公司工作⋯⋯也試過幾天都沒有怎麼睡覺,我直接在浴室暈倒了。」慧敏回想起來仍對那段瘋狂工作的時光心有餘悸,但她仍感恩有這樣的機會讓自己快速成長。她亦分享了一些在投行工作的軼聞,例如當到偏遠地區出差會見重要人物時,同組的同事會分開不同的飛機前去,以防出事,還可能有被綁架的危險,「有的時候我們要坐防彈車,真的每一次出差都很驚險,可以拍電影了!」
跳出富人圈進入窮人圈 脫下光環尋覓人生意義
在華爾街投行工作三年後,莊慧敏得到一個到西班牙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她躍躍欲試:「我還想讀一些自己喜歡的專業,於是我選了西班牙比較文學,我會西班牙文,但去到才知道,原來課程中有95%是用加泰隆尼亞語(Catalan),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的語言。」在西班牙上了三個月的課後,她決定放棄:「我感覺到自己不能完成這個學業,再這樣下去是浪費時間,所以轉讀我熟悉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她並沒有回到華爾街工作,在她的心中總在尋覓一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活著的意義是甚麼?為了追逐名利嗎?除了幫助富人賺更多的錢以外,還有沒有更值得做的事呢?」
慧敏放棄了華爾街的高薪厚職,來到華埠的一個非營利商業組織做顧問,協助小企業主與難民在紐約找尋商機。「這份工作對我來說真是重新開始,辦公室的環境都是天與地的差別,我個人的生活水平也跌了一大截,已經租不起房子,要跟其他人合租擠在小公寓裡。公司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幫助小企業創業的過程就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剛剛起步都沒有甚麼錢,我需要跟政治人物打交道、和企業爭經費,但是我相信特別有意義,可以幫助到一些平凡的人成就他們的夢想。」在華埠工作的5年半,慧敏的工資比華爾街少了七成,生活也辛苦很多,但她感覺到了快樂:「幫助人的快樂是讓我堅持下來的動力!」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慧敏得到了新的機會,進入紐約州政府部門工作,負責紐約州規劃各項產業政策與活動,這份工作持續至今。2004年,她和一班有心人創立了Bronx Global Learning Institute for Girls,這是一所公立特許學校,招收家庭收入在貧困線以下的女孩,提供免費的西語和英語教育,並設有音樂、舞蹈課程,學校正是2017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之紀錄短片《喬的小提琴》(Joe's Violin)的原型。慧敏提及,參與學校的工作源自她的移民家庭背景:「我小時候讀書很辛苦,在求學過程中因為我的語言問題遭到拒絕,要自己很努力才有機會讀書,我就希望有這樣一所學校可以幫助到那些有天份的女孩,發掘她們的能力,我覺得很有意義。」
中年開啟藝術生涯 畫展引發觀眾共鳴
席捲世界的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工作方式,慧敏亦如此,疫情期間她培養了新的興趣——畫畫。「我的媽媽是藝術家,但其實我從來沒想過我也會涉足藝術。我媽媽去世前留下畫筆和顏料,如今看來是那樣珍貴。在母親去世十年後,我開始嘗試用馬克筆畫黑白畫,那是2021年,全世界都好像停頓了一樣,我們哪裏都去不了,我想畫一幅畫紀念我的母親。」慧敏在畫畫時,感覺到平靜與釋然。家人看著她的畫作,認為黑白色過於沉重,建議她畫彩色的畫作,於是她在等待畫具運送來的期間,用廢舊塑料剪成畫筆,用咖啡粉調色,開始了創作之路。
那段充滿思念、苦悶的疫下時光,慧敏因創作而開啟了一扇大門:「我在繪畫中可以表達內心的聲音,有時候會帶給我驚喜,比如我創作了一幅畫,再仔細一看又發現了更深一層的意義,這位在海邊眺望遠方的女孩,我都沒意識到畫中隱藏著另一個人形的影子,似乎她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後代。這些都是藝術帶給我的意外驚喜。」
在沃克奧斯博物館舉辦畫展時,慧敏遇到一位年輕的觀眾Meiji,這個女孩被她的一幅圓月的畫作感動落淚:「看著這幅畫,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已經去世了,我的童年都是她在照顧我,但我相信我們都在同一月下。我還想起童年的時候,我也是這樣望著窗外的月光,盼望著我的父母早日回來,我的父母因在中國大陸修煉法輪功而被警察抓走了,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在一天天地盼望著父母回家的過程中度過。」慧敏和她的朋友們聽到這個親身經歷時,都十分觸動,想不到中國大陸仍在發生著令人心碎的迫害。在另一個月圓的日子,慧敏望著窗外的月光和搖曳的櫻花樹,創作了一幅畫送給Meiji,祝福她在美國安全地生活,希望她看到畫作時能夠記住家人對她的愛,堅強地繼續走下去。
Meiji創作了一首詩回應慧敏的畫作:
「又到了櫻花盛開的時節
草長鶯飛 落英若雨
還是那一抹月色
你緩緩走來
風和花就起了舞
樹看著我們不說話
思念的泉水咚咚地響
夜幕漸深
模糊了你的容顏
我伸出的雙臂是個美麗的錯誤
你化成了光
星星點點
像初生嬰兒的臉
櫻花瓣和我耳語
說你會坐著月光回來
我知道你還在
我會一直等著你」
慧敏讚賞Meiji和家人堅持信仰的勇氣,這段畫展的奇遇也讓她再一次思考了人生的意義和對還在世上家人的珍視,很少向父親表達愛意和敬意的她,在近期的一次通話中跟父親說:「爸爸,謝謝您,您辛苦了!」83歲的老父感動不已,在亞洲文化中,的確少有家人之間會將感謝和愛掛在口中。她亦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的人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中風浪,不要忽視身邊的家人朋友,保持善良繼續向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