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被譽為國際大都會,不少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在這裏工作和生活,是個多元文化的現代城市。香港人平日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在過往一百幾十年,西方主導了世界潮流,加上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香港人仍普遍認為西方人在各方面都比我們較為優越。大部份在香港的西方人,對本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都沒有多大興趣,居港多年仍生活在他們的小圈子,港人對這現象好像視為理所當然,從不批評他們不願融入本地的文化。相反,不少在香港土生土長,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南亞地區等經濟相對落後的少數族裔,雖然能操流利廣東話,但由於平均教育水準較低,大多只能從事低技術及勞動性工作。久而久之,港人已養成一種歧視心裏,認為他們低人一等。
不容否認,英語是當今的國際語言,西方發達國家的人來到香港,根本上不需要學習中文,香港人卻要以英語與他們溝通,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仍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除了它實際上可以提高個人在職場的競爭力外,少不免也為虛榮心所驅使。反過來說,港人相對於西方人,普遍仍存有一些自卑感。有些父母為求孩子儘量融入西方社會及文化,在他們幾歲時便送他們到外國,認為這是對孩子未來最大的保障,最後結果如何,所謂有幸又不幸,很難一概而論。
目前,香港移民潮又再興起。一旦移民外國,我們應以甚麼態度面對新生活,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課題。首先,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不能改變的事實,就是我們的文化背景及成長經驗,和西方國家存有很多不同之處。當然,既然決定了在外國落地生根,我們絕不應故意將自己隔離,拒絕接觸當地人和當地文化,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無需強求如何完全融入他們的生活。一方面設法多了解他們,另一方面接受我們與他們之間的一些文化上的分別,以及生活習慣不同之處,相信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態度。
一個國家如可容納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它本身的發展其實有很多好處。可惜的是,種族歧視在很多國家仍是十分普遍。在外國生活,首先要做好自己,多花一些時間去了解當地文化,以不卑不亢的態度面對生活,尊重別人同時也尊重自己,不將種族問題看得太重,自自然然地,我們便可慢慢地融入當地生活,又能保持我們的文化傳統,促進當地社會的多元化,令它變得更多姿多彩。◇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