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都曾沉迷過武俠。幾乎每個武俠迷都看過《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鹿鼎記》或《天龍八部》等金庸鉅作,被拍成電影、電視劇後,其中的武俠人物和武打招式更是家傳戶曉,連街頭巷尾播放的主題曲亦是耳熟能詳。筆者好奇,那些人物的造型裝扮和拳腳套路是如何設計及創作出來的呢?
有「金庸御用畫家」之稱的李志清(筆名清兒),早年曾獲金庸(本名查良鏞)賞識,為其小說《射鵰英雄傳》及《笑傲江湖》畫插畫。除插畫外,他亦精通不同的繪畫方法:水墨畫、西洋畫、速寫、書法…… 風格亦中亦洋。他還曾經是首位進軍日本畫壇的香港畫家,可見其畫風及技藝連挑剔的日本人都buy。
筆者坦言不諳繪畫,亦不懂欣賞。日前有機會參觀李志清先生在裕華國貨六樓所展出的《香港情-李志清書畫展》,一踏入會場頓覺與樓下渾濁的商業氣氛不同,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書卷氣及清雅寧靜的感覺。
眼前所展出的一幅幅畫作及宛如《清明上河圖》的長卷畫,該如何欣賞呢?接受訪問時,李志清老師直言:「我們畫一張畫,或者欣賞一張畫,其實我們不僅是欣賞一個人物這麼簡單,我們是欣賞背後的那種意韻,中國畫所講求的『氣韻生動』,所謂的『氣韻』其實是很抽象的一種東西,例如查生的武俠作品,我們不止要武,我們還要有俠義在裏面,而俠義就是那種所謂的精髓,那種『氣韻』就在裏面啦。」
定見決勝負 畫中見意韻
雖然今次畫展以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生活為主,體現了畫家對那些年生活的一種懷念,但都有不少李志清著名的武俠人物作品,當中的拳腳招式,筆劃中見清淨。而畫捲中則透出一種無濁的清雅之氣,乾淨得來無雜質。筆運暢快利落,筆鋒中又透著一種柔韌,為筆者過往所未見。透過紙張,可見畫家內在的一種俠骨精神。
李志清以其中一幅「定見成為了成敗的關鍵」為例,畫中是《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在以百花錯拳制敵。他解釋說,陳家洛從他的師父那裏學的百花錯拳,在其他大宗師來看卻好似雜亂無章,因為甚麼拳法都參雜在其中,你以為是這樣打,其實未必是這樣打。所以很多大師傅、大宗師,都輸在了『定見』(即成見)上。「因為有時學識就是定見,例如我學了一套太極拳,太極拳一定要這麼打,突然你加了一點洪拳,我就不知該怎樣接招了。或者你在打詠春的時候無故混有虎鶴雙形拳,所謂的『百花錯拳』正是這樣,所以說定見就成為了成敗的關鍵」。其實生活中,是否我們每個人亦都有自己的「定見」呢?
他說,「欣賞一幅畫,看其內涵的意韻才耐看。當你一直看下去,你會發現當中的很多訊息或者慢慢發掘一種思想在裏面,這才是耐看的作品。否則只有兩個人物,畫的再漂亮,看得多亦所謂『英雄慣見亦平常』,又好似無內涵的美女,看多都唔覺靚,而作品的價值(意韻)即在於此。」
武俠精神與畫家境界
金庸的武俠作品涉及範圍廣,當中包含各宗教派別和不同學說,如莊子、易經,以及琴棋書畫等方面的知識。能將其筆下人物畫到令作家滿意,並不容易。那麼,要從甚麼角度去創作呢?
李志清說,「有時我們從事插畫創作的,就根據小說的描寫去創作,但有時我們也會有抽象式的創作,看完一個小說的時候,心裏面可能存有感動,這種精神上的影響,是一種很抽象的互動創作。」
無論是《射鵰英雄傳》中的『老頑童周伯通』輕功立於松枝上,還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對少林寺三僧的『夭矯三松郁青蒼』,畫家是如何撲捉人物特點的呢?他說,文字未必有一個形象,有些是有描寫,有些則沒有描寫,作為畫家,需要捕足人物真實的,外在的和內在的精神面貌,並將其呈現出來。
作為插畫家,他的體會是多讀書,「我們要去理解一件事物,你理解多深入便可以表達多深入,當你多讀書多思考的時候,你便知道有些甚麼營養在裏面。」他認為,作為畫家,要去表現的是一些值得表揚的精神,如崇高、英雄、偉大。而武俠之所以受歡迎,其實是彰顯一種俠義的精神。
所謂武俠有正邪兩派,畫作是否亦分正邪呢?志清笑言,「每一件事對一個人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影響。好的作品是會影響到人好的一面,例如武俠小說,為何會歌頌英雄,就是希望看完的人覺得壞人不好,我應該要當英雄。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不是說以文載道,但我們都要灌輸一種思想,是正確的和正面的。」
他說美術作品也一樣,你可以畫很漂亮的東西,讓人看完後感覺到世界很美好,也可以畫地獄戰爭。如果讓人看完之後不想戰爭,而不是看完之後想去殺人,這就是好的影響。所謂好的藝術或文學作品好的地方就在於此,可以潛言默化地去影響一個人的精神、質素,而不是把人教壞,如果人看完之後想去搶、去掠奪,或者想怎樣謀財害人,這就不是好的作品。
童年「大牌檔」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次畫展的主題是《香港情》,李志清花費半年時間打造的主題畫作「大牌檔」——高約80cm,長約370 cm,似畫卷般展開,呈現的是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大牌檔真實樣貌,表達了畫家的一種懷舊情感。
適逢香港主權移交廿年之際,畫家以其畫作表達心聲。他直言,「回望20年前,好似有些破破落落,但都有一種純樸的美,我們成長於那個時代,對那個時代的情感特別濃厚,觸動特別大。」
他說,最懷念那時的鄰里關係,雖然不是很有錢,但大家守望相助,夜不閉戶。或者,「靚的東西,需要一個距離來看,有時這個距離是真實的,比如我們在橋的這邊,看過對面覺得靚,但當你身處那個位置時,又未必覺得靚。而有時這個距離又或是一個抽象的時空概念。」
為何取材「大牌檔」呢?他說,「大牌檔」在香港有其特色,「大牌檔」其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香港政府當年給每一個經營牌檔的檔主都發了一個很大的牌,所以便叫「大牌檔」。講起這段回憶時,他的眼中充滿了質樸的童真。
畫中展現的是香港典型的大牌檔,綠色的頂,簡陋地搭在樓宇之間的冷巷,「有些它只需要飯煲或者雪櫃放在街邊,甚至還種了一些蔬菜,已經可以稱其為一間食肆了。」他說,「大牌檔都很有民間特色,我吃到的地道的東西都在大牌檔,我小時候很喜歡去吃大牌檔。」畫中所畫的幾間食檔,其中有賣上海鍋貼、薄餅豆漿、雲吞麵,還有艇仔粥……時經30年,童年最深的記憶都在裏面。
兒時的記憶可以讓人回味一世。畫中有一個檔口叫「志清燒臘」,顯現出畫家對大牌檔的特別情懷。講起童年記憶,志清充滿懷念地講起當年的麵檔檔主燕姑,「我們很喜歡到她那裏吃牛腩麵,我們小時候吃的牛腩麵,不像我們現在吃的清湯牛腩那麼大塊,那時候的牛腩比較散碎,但當時我覺那些牛腩是十分美味的。雖然碎,我們也未必吃得起,有時上學只有幾毫子,只能吃腩汁麵,但燕姑那時很疼愛我,即使叫腩汁她也會給些牛腩碎放進麵裏……」
聽著令人流口水的故事,感受畫家兒時的美好記憶和當年的人情味,好似時光倒流,盡在畫卷中……
畫展中,還有一幅寫有「清兒號」的電車,而在畫作「獅子山」中所見的獅子山雖然沒有真實版那麼高大,但其相對應的是山下密密麻麻的茅草屋,旁邊寫有唐代杜甫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香港在主權移交後的廿年裏經歷了風風雨雨,畫家雖志在從事藝術創作,但內心仍有一種悲天憫人之情。生於斯,長於斯,而情結於斯,畫家把對故土香港那淳樸細膩的情懷一一呈現於作品之中,讓有幸來欣賞的人在恬淡怡然的筆墨之間可以靜靜地欣賞、體會、感受……◇
《香港情李志清書畫展》由6月20日至7月16日在佐敦裕華國貨公司六樓展覽大廳展出。每日開放時間為早10時至晚10時。展出至今,已有部份畫作被客人賞識、並作為私人珍藏,不過,倒是有機會欣賞另一批補充上來的畫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