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外貿和房地產市場均陷入困境的背景下,中共政府把增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作為刺激經濟的解決方案。而分析人士認為,新基建不但技術壁壘多,還存在市場風險和環保風險。中共當局一哄而上搞「運動式增長」,或將造成新的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

中共釋放出新基建投資信號

3月10日,中共人大會議推出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中共國家數據局將正式組建。方案聲稱,中共國家數據局負責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字中國、數碼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3月6日,中共黨媒「新華網」刊登文章聲稱,(今年)傳統基建與新基建雙擎驅動、協同發力,新基建投資將持續擴大,投資增速達兩位數,在基建投資中的佔比將逐步提高到15%-20%。

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稱,數碼經濟是新基建的核心,數字新基建的投資建設將成為穩住投資的重要渠道。

所謂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

據悉,新基建投資與基建投資之間存在部份重疊。傳統意義上的基建投資主要是面向以下三大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二、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三、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新基建中僅有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特高壓的投資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基建投資領域。

5G基站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會被納入製造業投資及服務業中的資訊科技服務業範疇。

中共將加大新基建投資規模

新基建投資對中國經濟的帶動效果究竟如何呢?中共新一屆政府為何要加大新基建投資規模?

興業證券研報曾測算,2022年新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為0.16-0.53個百分點,明顯快於基建投資和製造業投資。

以數據中心為例,中國大陸入門網站「搜狐網」引述一名國家電網分公司部門負責人的話說,數據中心產業鏈條長、覆蓋門類廣、帶動效應大,投資一個數據中心拉動乘數效應約為3倍左右。該負責人說:「3倍增長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方面是基礎設施投資,如拉動土建工程、IT設備製造、機房溫控等需求;另一方面,生產、傳輸、存取數據等流程,也需要相應的供應商和服務商,這將會持續產生市場機會和行業紅利。

對此,無錫數碼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陸媒「中國城市報」稱,在穩增長的背景下,消費乏力、出口承壓,穩投資特別是擴大有效投資,需要新基建發揮更大作用。

根據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研究所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新基建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約1.4萬億美元)左右,帶動相關投資累積可達近20萬億元(約2.8萬億美元)。

目前,中國這麼龐大的基建資金量是依靠財政資金和專項債券。

中共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1月18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稱,2023年,中共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加力支持新基建。中國新年前後將集中下達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新型基礎設施領域重大項目建設。

金賢東聲稱,將會「支持各地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建設債券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拓寬支持領域和適用範圍,支持地方在公共技術服務、數碼化轉型等方面搭建平台」。

據中國入門網站新浪網旗下的財經頻道2月16日報道稱,今年1月份全國各地就陸續發布了大基建開工的項目,投資額及目標增速都超過預期,不少省市是兩位數的增長目標,各地的投資額也都是萬億級別的。根據廣發宏觀的統計,新基建佔比為15%。

或致新的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

中共新一屆政府寄希望通過加大新基建投資來刺激經濟,專家認為,在實施過程中將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和風險。

專家認為首先是技術風險。中科院研究員王曉明在「搜狐網」刊文表示,自主技術依然還是新基建的短板。2021年,全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增速高達25%,但伴隨而來的數據流量應用和配套網絡非常複雜,對算力服務有更高的要求。而中國計算晶片自主能力不強,影響國家算力基礎設施的推進。

目前,新基建涉及許多領域的前沿技術,如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研發周期長、風險高、成本大,對新基建的實施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

中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聯盟發布調研報告稱,中國中西部的數據中心資源相對過剩,西部的數據中心整體空置率在50%以上,部份區域上架率不足10%。這種空置的現象不僅出現在中西部地區,甚至在一線城市也有發生。

數字產業領域的專業諮詢機構科智諮詢發布的《2020—2021年上海及周邊地區IDC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上海地區IDC機房平均空置率為16.4%,部份數據中心空置率超40%。

上面數據顯示,新基建項目的市場前景和收益往往難以確定,在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過度投資或盲目擴張可能會導致過度競爭、浪費資源等問題。

目前,數碼經濟高度依賴數字設備,幾乎所有數字基礎設施均由電力驅動,且需24小時不間斷運行,5G基站、數據中心、邊緣計算服務器等消耗的電量遠大於日常電子消費品。

據諮詢機構ICTresearch預測稱,中國數據中心面積到2025年將快速增長到6,000萬平方米。而據業內人士測算,一個數據中心從建成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中,能耗成本佔據40%-50%。新基建的建設和營運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如能源消耗過大、污染物排放等。

3月6日,中共官媒《經濟日報》刊文《莫讓「適度」成「過度」》承認,新基建已經出現了投資過熱的苗頭。

文章表示,新基建的技術屬性、應用要求等,決定了其建設投資必須適度超前,但「適度超前」不能變為「過度超前」,更不能一哄而上搞所謂「運動式增長」,謹防造成新的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