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藝苑名人傳》:偉大的畫家、建築師拉斐爾的一生(一)

(前文回顧:拉斐爾出生在一個畫師家庭,自小受到藝術薰陶,後被父親送往佩魯賈拜師學藝。在那裏,拉斐爾的藝術修為迅速提升,很快與老師的畫作難分伯仲。隨後,拉斐爾去佛羅倫斯學習達文西等更多大師的繪畫風格,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新畫風,並結識了當地很多藝術名流,也以畫作表達謝意、祝福。)

重返家鄉烏爾比諾

完成這些作品後不久,拉斐爾被迫離開佛羅倫斯,返回家鄉烏爾比諾(處理家中事務)。由於父母早年雙雙離世(譯註:拉斐爾8歲時母親過世,11歲時父親去世),所有事務亂成一團。在烏爾比諾停留期間,拉斐爾為時任佛羅倫斯駐軍衛隊長圭多巴爾多‧達‧蒙特菲爾特羅(Guidobaldo da Montefeltro)畫了兩幅聖母圖。拉斐爾採用了新畫風(他的第二種風格),畫作不大,但非常精美。後由烏爾比諾公爵圭多巴爾多(Guidobaldo, Duke of Urbino)所收藏。

他還為這位烏爾比諾公爵畫了一幅基督在公園祈禱的小型畫,三位使徒在離他稍遠處熟睡。這幅畫異常精美,在微型畫中無可超越。烏爾比諾公爵法蘭西斯科‧瑪瑞亞(Francesco Maria)將畫作保存了多年,之後由他的妻子萊昂諾拉公爵夫人(Signora Leonora)贈送給威尼斯人唐‧保羅‧朱絲蒂尼雅諾(Don Paolo Giustiniano)和唐‧皮特羅‧基里尼羅(Don Pietro Quirini),他們是卡爾馬多利聖地(Hermitage of Camaldoli)的隱修士。因是拉斐爾的作品,他們把畫作奉為文物與珍寶,同時也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公爵夫人,就把畫作收藏於該修道院院長的房間,這便是當時這幅畫能享有的最高禮遇了。

回到佩魯賈

完成這些作品,又處理完家中事務,拉斐爾回到了佩魯賈,在那裏他為侍主修道士教堂( Church of the Servite Friars)的阿賽迪小禮拜堂(Chapel of the Ansidei)繪製了面板畫,其中畫有聖母、施洗者聖約翰(S. John the Baptist)和聖尼古拉斯(S. Nicholas)。

在佩魯賈卡瑪耳多利的小修道會(Order of Camaldoli),他創作了濕壁畫《光輝榮耀中的基督》(Christ in Glory),描繪了升入天國、神顯的基督,天父和環繞的天使,以及六位落座的聖賢——聖本尼迪克(S. Benedict)、聖羅慕道(S. Romualdo)、聖勞倫斯(S. Laurence)、聖傑羅姆(S. Jerome)、聖毛羅(S. Mauro)和聖普拉西多(S. Placido) 。拉斐爾在這幅當時被公認最美的濕壁畫作品上,用大而清晰的字母署了名。

在佩魯賈,他接受了帕多瓦聖安東尼修女會(S. Anthony of Padua)的委任,畫了一幅聖母的面板畫,年幼的耶穌基督穿戴整齊地坐在母親腿上(正如純樸可敬的修女之所願);他還給畫中的兩位聖女繪以最甜美可愛的表情,以最美麗的頭飾裝扮,這在當時極為少見。在面板畫上方的半月面板上,他畫了一個莊嚴慈愛的聖父,祭壇的前部下方繪有三個場景,分別是基督在花園祈禱、背負十字架(一些士兵用力拖動十字架的畫面最為生動),以及耶穌的聖體躺在聖母膝上。作品精妙、虔誠,讓修女肅然起敬,令畫家讚不絕口。

在佩魯賈,拉斐爾接受帕多瓦聖安東尼修女會的委任,大約於1504年創作的面板畫:《聖母、基督及聖徒》(Madonna and Child Enthroned with Saints),科隆納祭壇畫。(公有領域)
在佩魯賈,拉斐爾接受帕多瓦聖安東尼修女會的委任,大約於1504年創作的面板畫:《聖母、基督及聖徒》(Madonna and Child Enthroned with Saints),科隆納祭壇畫。(公有領域)

《花園中的痛苦》(Agony in the Garden)。拉斐爾接受帕多瓦聖安東尼修女會的委託創作的作品,是祭壇前部的三幅場景畫之一。(公有領域)
《花園中的痛苦》(Agony in the Garden)。拉斐爾接受帕多瓦聖安東尼修女會的委託創作的作品,是祭壇前部的三幅場景畫之一。(公有領域)

《前往各各他的遊行》(Procession to Calvary),拉斐爾接受帕多瓦聖安東尼修女會的委託創作的作品,是祭壇前部的三幅場景畫之一。(公有領域)
《前往各各他的遊行》(Procession to Calvary),拉斐爾接受帕多瓦聖安東尼修女會的委託創作的作品,是祭壇前部的三幅場景畫之一。(公有領域)

《聖殤》(Pieta),拉斐爾接受帕多瓦聖安東尼修女會的委託創作的作品,是祭壇前部的三幅場景畫之一。(公有領域)
《聖殤》(Pieta),拉斐爾接受帕多瓦聖安東尼修女會的委託創作的作品,是祭壇前部的三幅場景畫之一。(公有領域)

我可以毫不避諱地說,拉斐爾到了佛羅倫斯,見識了頗多出於大家之手的繪畫作品後,很大程度地改變了他的風格、提升了他的藝術修為。相比起來,他以前的畫風有如出自他人之手,遠不如新風格純熟。

拉斐爾離開佩魯賈之前,阿塔蘭塔‧巴廖尼夫人(Madonna Atalanta Baglioni)懇請他為聖方濟各(the Church of S. Francesco)的小禮拜堂畫一幅面板畫;但因時間關係,拉斐爾無法如其所願,所以他向巴廖尼夫人承諾,等他從佛羅倫斯回來,無論多忙,都不再辜負她。

再入佛羅倫斯

就這樣,拉斐爾再次來到了佛羅倫斯,在那裏他以驚人的毅力,刻苦鑽研藝術。百忙之中他仍不忘為聖方濟各教堂小禮拜堂的面板畫製作草圖,打算一有機會就如約付諸實施。

那段時日,商人阿諾羅‧多尼(Agnolo Doni)也住在佛羅倫斯,他請拉斐爾為自己和妻子畫像。阿諾羅在其它事情上精打細算,卻樂意在繪畫和雕塑作品上破費(當然他也是儘量節省),因為藝術帶給他巨大的快樂。

圖為拉斐爾的作品《阿諾羅‧多尼》。此畫及《瑪德萊娜‧多尼》(Portrat der Maddalena Doni)是拉斐爾約於1506年為一對新婚夫婦繪製的肖像畫。這一時期,拉斐爾正深入研究達文西的繪畫藝術,特別是多尼夫人這幅,非常接近《蒙娜麗莎》。拉斐爾在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新畫風:較達文西的畫作而言,他的畫整體更為寧靜、平衡,背景不會喧賓奪主。這幅作品標誌著拉斐爾在藝術上走向成熟。(公有領域)
圖為拉斐爾的作品《阿諾羅‧多尼》。此畫及《瑪德萊娜‧多尼》(Portrat der Maddalena Doni)是拉斐爾約於1506年為一對新婚夫婦繪製的肖像畫。這一時期,拉斐爾正深入研究達文西的繪畫藝術,特別是多尼夫人這幅,非常接近《蒙娜麗莎》。拉斐爾在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新畫風:較達文西的畫作而言,他的畫整體更為寧靜、平衡,背景不會喧賓奪主。這幅作品標誌著拉斐爾在藝術上走向成熟。(公有領域)

圖為拉斐爾的作品《瑪德萊娜‧多尼》(Portrat der Maddalena Doni)。(公有領域)
圖為拉斐爾的作品《瑪德萊娜‧多尼》(Portrat der Maddalena Doni)。(公有領域)

拉斐爾繪製的這兩幅肖像作品保存於阿諾羅之子喬凡‧巴蒂斯塔(Giovan Battista)美麗舒適的宅邸,房子是阿格諾羅親建的,位於佛羅倫斯阿貝爾蒂廣場附近的丁托里大街(Corso de’ Tintori)。【譯註:畫作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的烏菲茲博物館(Uffizi Museum)】

《卡尼賈尼聖母》

拉斐爾還為多梅尼可‧卡尼賈尼(Domenico Canigiani)繪製了一幅聖母圖,描繪了聖嬰耶穌歡迎聖女伊利沙伯帶來小約翰時的場景。畫面定格在伊利沙伯抱著小約翰(見耶穌)的霎那,她單手將小約翰攬住,(臉卻向上)以最生動的表情注視著聖約瑟夫,後者雙手拄著法杖站著,扭頭俯看她,似乎在讚美上帝的偉大,驚歎她如此年長,竟有如此年幼的孩子。

《卡尼賈尼神聖家族》(Canigiani Holy Family )也叫《卡尼賈尼聖母》(Canigiani Madonna)是拉斐爾於1507─1508年創作的木版油畫。眼神、表情、動作等生動細膩地勾畫了人物的特點和心理活動。現由德國慕尼克古畫陳列館(The Alte Pinakothek)永久收藏。(公有領域)
《卡尼賈尼神聖家族》(Canigiani Holy Family )也叫《卡尼賈尼聖母》(Canigiani Madonna)是拉斐爾於1507─1508年創作的木版油畫。眼神、表情、動作等生動細膩地勾畫了人物的特點和心理活動。現由德國慕尼克古畫陳列館(The Alte Pinakothek)永久收藏。(公有領域)

看到畫面中這對年幼的堂兄弟親密接觸,所有人都會讚歎他們的情誼和對彼此的敬重;而人物頭部、手、腳更是勾畫得栩栩如生,每一抹色彩都如鮮活逼真的血肉之軀,不像出自藝術大師的色彩畫就。這幅傑作後由多梅尼可‧卡尼賈尼的繼承人收藏。【譯註:現由德國慕尼克古畫陳列館(The Alte Pinakothek)永久收藏。】

拉斐爾——這位不同凡響的畫家,在佛羅倫斯還學習了馬薩喬(Masaccio)的舊作。當拉斐爾看到達文西和米高安哲羅的藝術造就,便更為刻苦地鑽研繪畫藝術,因而實現了在藝術和技法上的驚人突破。

拉菲爾在佛羅倫斯時,還與聖馬可修道院(S.Marco)的修士畫家巴托洛米奧(Fra Bartolommeo di San Marco)關係親密。拉斐爾很欣賞他的繪畫用色,便不遺餘力地模仿。作為回報,拉斐爾教給巴托洛米奧透視的原則,直到那時,修士對此從未注意過。

《卸下聖體》

但就在他們二人的友誼漸入佳境之時,拉斐爾被召回了佩魯賈。在那裏他首先履行了他對阿塔蘭塔‧巴廖尼夫人尼夫人的承諾——為聖法蘭西斯科教堂作畫。

我們前面講到,拉斐爾在佛羅倫斯期間已繪製了草圖。這幅畫的畫面極為神聖,描繪了基督的聖體從十字架上卸下後被帶到墓地,聖體看上去鮮活又充滿慈愛,讓這幅畫看起來就如剛剛發生一般。

在這部作品的創作中,拉斐爾想像了耶穌最親近的和愛之至深的親屬在安葬最心愛的人之時所感受到的悲慟。而整個家庭的幸福、榮譽和福祉都取決於將要長眠的基督。畫面中,聖母已經暈厥,所有人物都在暗自哭泣,特別是聖約翰,他雙手合十,低垂著頭,即使最堅強的心(看到此景)都會為此動容。

這幅畫所表現出的認真、仁愛、藝術性與優雅,無論誰看到都會讚歎不已:為人物的氣質風采、衣飾的美麗逼真……簡而言之,為畫面每一細節所展現的至高無上的卓越而驚歎。(待續)#

《卸下聖體》(The Deposition,也譯作《耶穌下葬》)。拉斐爾於1507年創作。(公有領域)
《卸下聖體》(The Deposition,也譯作《耶穌下葬》)。拉斐爾於1507年創作。(公有領域)

原文Life of Raffaello Da Urbino, Painter and Architect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點閱【《藝苑名人傳》:偉大的畫家、建築師拉斐爾的一生】系列文章。)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