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醫療概念中,養生佔了一個很重要的部分,相信通過食物來調節身體去預防疾病。

由小到大,有病我都是看西醫的,對中醫沒有太多的想法。到後來的一次經歷,令我意識到食物的藥性原來不是開玩笑的,當時我覺得好神奇!原來這就是「醫食同源」,亦讓我感受到中醫背後的理念真是博大精深。

那次是我第一次懷孕,結果在10個星期後流產。當時我在外國生活,在診所裏面,醫生告訴我子宮口已經打開,確定是流產,但是她不贊成我即時做D&C即刮宮手術,建議先等一下,看下身體怎樣處理。她提醒我留意排血的情況,只要不嚴重,可以等一兩日再決定下一步怎樣做。

第二日因為覺得在家好無聊,於是我去商場逛街,黃昏的時候,我去我媽媽家中吃飯。我媽見到我之後,就問我「你不是流產了嗎?!為甚麼還去逛街,好像甚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接著我媽就煮「雞酒」給我喝。

雞酒是廣東地區女人生完孩子之後會飲的湯,有補身和幫助排除子宮裏面淤血的功效。主要的材料是木耳、金針、雞、薑、米酒,喜歡的話可以加一些花生。

其實這味湯很好喝,我喝完之後繼續做我的事。這樣過了2個小時左右,我覺得肚子好像有點反應,想去醫院的急症室,但是剛到門口的時候,已經走不動了(後來我知道了,原來就快要生孩子的時候,也是雙腿走不動的感覺),整個人跪在了地上,當時覺得有樣東西排了出來,然後整個人就完全正常了,好像甚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看一下排出來的是甚麼?是一個好像蛋狀的肌肉組織之類的東西。

之後我媽叫我接下來幾日都煮雞酒來喝,直到身體不再有反應。確實,在開始的幾日,每次喝雞酒我都覺得有更多的血排出來,喝了幾日之後就沒有感覺了。

木耳、金針、雞、薑、花生、酒,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煮菜用的食材,將這些食材放在一齊,煮成雞酒,就解決了流產後身體的問題。

這是我對「醫食同源」的切身體會。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藥物亦是食物,而食物又是藥物,只不過存在用量上的差異,食物的副作用小食用量大,而藥物的副作用大食用量小。

中醫認為,食物與藥物一樣,都各自具有不同的「性味」,也就是分為「熱、溫、涼、寒」四種不同屬性,以及「酸、苦、甘、辛、鹹」五種不同的味道。例如,溫熱性的食物通常會促進人的循環,令人感到有能量,溫熱性的食物包括許多的肉類、辛香料,而涼寒性食物會令人覺得清爽,例如夏天的水果、海鮮、綠色蔬菜等等。這亦涉及到傳統中醫「調和」的概念,不同體質、不同食物、不同藥物,對人身體的影響亦不一樣,透過調整、平衡,可以令人身體健康、心靈平靜。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的「食治篇」就提到,「食療不愈,然後命藥」,意思是醫生要先為病人用飲食來調理,如果不能夠痊愈,再用藥物來治病。他還引用東漢名醫張仲景的話:「人體平和,唯須好將養,勿妄服藥」。孫思邈認為,不應該輕易用藥治療,因為藥性太過強烈,就好像兵力太猛,會造成很多損傷,因此要先透過食物來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不只是中國,其實在西方,2500年前的古希臘,被譽為「醫聖」的希波克拉底所提倡的「Let thy food be thy medicine and medicine be thy food (食物即是最好的醫藥)」,闡述的概念與「醫食同源」就是同一件事。

美國臨床營養學全科醫生葛雷格在《食療聖經》一書裏面就寫道,印度女性的大腸直腸癌比例只有美國女性的十分之一,子宮內膜癌及黑色素瘤只有九分之一;美國男性大腸癌風險是印度男性的11倍,前列腺癌是23倍,肺癌及膀胱癌亦有7倍,其中薑黃被認為是關鍵原因之一。薑黃是印度人日常食用的咖哩中主要的成分。研究更顯示,在息肉變為癌細胞之後,甚至是大腸癌末期患者,在2到4個月的療程中,薑黃幫助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減慢惡化。

葛雷格醫生解釋,所有的細胞都有自殺機制,身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利用食物裏面的元素來自我重建,但癌細胞會關閉自己的自殺機制,最終分裂形成腫瘤。而薑黃裏面的薑黃素似乎具有能夠將自殺機制重新編寫到癌細胞身上的能力,活化癌細胞中的「凋亡蛋白酶」(Caspases),斬斷癌細胞內部的蛋白質來摧毀癌細胞。

葛雷格醫生在成為國際知名營養專家之前,曾經見證他的祖母罹患心臟病病危,而改為採用「全食物蔬食」(即未經過度加工的食物)飲食之後,生命又延長了31年,種下了他認為「疾病來自飲食習慣」的信念。

另一位在日本、美國從醫的內視鏡外科醫生新谷弘實,在他72歲的時候已經行醫45年,診治了超過30萬個案,但就從未幫他的病人開出過一張死亡診斷書。他的病人在做完癌症手術之後,在他的指導下嚴格糾正飲食和作息,放棄對藥物的依賴,都恢復健康,未有出現復發或者轉移的情況。而新谷醫生本人,自從學醫之後,就沒有再吃過藥,亦沒有生過病。

新谷醫生在《不生病的活法》一書裏面,以45年臨床經驗和親眼見證過的30萬人的胃相、腸相,發現導致眾多癌症、糖尿病、心梗、腦梗、花粉症、過敏性皮炎、潰瘍胃腸炎等現代疑難病的真正要因,是在於長年的飲食習慣和無知的藥物依賴。

新谷醫生提到,他在30萬例胃腸內視鏡的直接觀察當中發現,患有乳癌、肺癌等常見癌症的病人,一定患有胃腸病,甚至同時檢查出胃腸癌。他亦在書裏面指出,胃腸不健康是萬病之源,很多癌症和其它眾多的病症,病因往往出自胃腸的惡化。

而腸胃道、消化系統的問題,在中醫上屬於「脾胃」的範疇。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的話,日常飲食能夠有效轉化為氣血,氣血自然得以補充。而且脾胃健旺,亦不容易受外邪侵襲,水濕運化得宜,就不容易形成濕阻。因此,要身體健康,盡量避免染病,調理脾胃至為重要。

新谷醫生認為,絕大多數的現代病,都是不健康的飲食和作息,甚至是精神等因素造成的,是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導致的,這才是真正的病因。

他在書中嚴肅指出,西藥當中除了一小部分外,大多數只是對症藥物,就是不是針對病因,只是為了緩解和麻痹表面症狀,解除一時的苦痛,例如降壓、解熱、鎮痛,不能夠從根本上治療病因,多吃實為毒,抗癌劑更有強烈的毒性,嚴重破壞免疫系統。

他說,西醫治病是在人體出現嚴重病症,影響工作和正常生活的時候,才去針對見得到的病變部位進行下藥或者手術治療,從不關注發展到這一步之前,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身體病變,對人的生活經歷、飲食經歷、人際關係、精神狀態、生活環境,從來不在意。

但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病不會突然之間出來,肯定有個發展的過程。而在發展到痛苦不堪、明顯出現病變部位之前,正是中醫講的「未病」狀態,而在中國古老的醫學裏面,就將能夠治療「未病」的醫生叫做「上醫」。

新谷醫生提醒說,未來的西醫,如果不懂得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尊重生命、自然和人體,關注人的飲食、環境和精神等致病的根本因素,走預防醫學的道路,從飲食等養生方面下手,必將毫無出路,造成技術越發達,疑難病就越多、越醫不好的怪現象。

我也曾經聽中醫講過,消化系統如果健康,這個人就不會有甚麼大病,從新谷醫生多年經驗、眼見為實地觀察胃腸變化得到的心得,大家也要更好地關注傳統的飲食養生概念,身體力行,守護我們身心的健康!@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