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大腦不是一個微型的成人大腦,它正在「發展」中。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即靈活又具有彈性的大腦,專家認為,父母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哈佛心理學家麗莎費爾德曼巴雷特(Lisa Feldman Barrett)根據多年的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研究,總結出7條育兒規則,有利於幫助提高孩子大腦的靈活性和彈性。
以下是巴雷特在CNBC上發文,建議父母要做的7件事:
1. 做園丁不做木匠
木匠是把木材雕刻成他們想要的形狀,而園丁則是通過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來幫助事物自行生長。
同樣,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特定類型的人,比如,一個音樂會的小提琴手。但也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環境,鼓勵孩子在其所選擇的方向上健康成長。
你可能希望你的孩子有一天能在交響樂廳拉小提琴,但強迫他們上課(木匠的方法)可能只會培養出一個音樂熟手,或者一個把音樂視為不愉快苦差事的孩子。
園丁的方法是在家中及周圍環境布置下各種音樂機會,看看哪些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孩子喜歡敲打鍋碗瓢盆嗎?也許他/她是一個展露頭角的重金屬鼓手。
一旦你知道了你正在種植的是甚麼樣的植物,你就可以「調整土壤」讓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2. 與孩子大量交談和閱讀
研究表明,即使孩子只有幾個月大,還不理解單詞的含義,他們的大腦仍然會利用這些單詞。
這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神經基礎。因此,他們聽到的單詞越多,效果就越大。他們也會有更好的詞彙量和閱讀理解能力。
教他們「情緒詞」(比如悲傷、快樂、沮喪)尤其有益。他們知道的越多,他們的行動就越靈活。
通過詳細說明其他人的感受,並以實例告訴孩子導致某人情緒的原因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某人:「看到那個哭泣的男孩了嗎? 他因跌倒和擦傷膝蓋而感到疼痛。他很傷心,可能希望得到父母的擁抱。」
巴雷特說,父母應把自己視為是引導孩子認識這個神秘世界的導遊。
3. 解釋事情
當你的孩子不斷地問:「為甚麼?」不要敷衍回答,當你向他們認真解釋時,你就把對孩子來說感到新鮮的事物介紹給了他,從而使得這些事情變得可以預測。當孩子的大腦能很好地進行預測時,它就能更有效地工作。
作為父母,當孩子問「為甚麼」的問題時,不要簡單回答說:「因為我這麼說了。」如果父母的解釋能讓孩子理解要以特定方式行事的原因,孩子就能更有效地規範自己的行為。
如果他們只知道,「我不應該吃掉所有餅乾,因為爸媽告訴我這樣做,否則會有麻煩。」但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這種理由就不會去約束孩子不多吃餅乾。
如果讓孩子們明白,「我不應該吃掉所有的餅乾,因為我會胃疼,而我的哥哥和姐姐會因為沒甜點吃而失望。」這樣教育孩子效果會更好。這種推理不但幫助他們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也會培養他們的同情心。
4. 針對行為不針對人
當你的兒子打你女兒的頭時,不要說他是「壞孩子」。要具體地說:「不要再打妹妹。這傷害了她,讓她感到很煩。快告訴她你感到很抱歉。」
同樣的規則也適用於稱讚的情況。不要叫女兒「一個好女孩」。相反,要對她的行為進行評論。「你做了一個很好的選擇,沒有回擊你的哥哥。」這種措辭將幫助她的大腦對她的行為和她自己建立更有用的概念。
另一個建議是要在孩子面前儘量描述人物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人。當有人沒有說實話時,不要說「山姆是個騙子。」那是針對這個人的,而是要說:「山姆說了一個謊。」這是關於這個行為的。然後再追問:「你認為山姆為甚麼這麼做?如果其他人發現了,他們會有甚麼感覺?他們應該原諒山姆嗎?」
通過以好奇心而不是確定性的方式參與,你為孩子建立了在現實生活中思考問題所需要的靈活性。你也在表明,山姆不是天生不誠實,而是在特定情況下說了謊。也許他在其它情況下會表現得更誠實。
5. 幫助孩子模仿你
打掃房子或在花園裏除草等工作對你來說是手上需要完成的活兒,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是遊戲。
孩子們通過觀察、玩耍,最重要的是,通過模仿成人來自然地學習。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而且讓他們有一種掌握技能的感覺。因此,如果你在打掃房子或在花園裏除草,也給孩子一把小的掃帚或花園鏟子或玩具割草機,讓他們開始模仿你使用這些工具。
但有一點要注意,孩子模仿時不會分辨好壞的,如果你有一些壞習慣或者不好的口頭禪,也一定要當心。
6. 讓孩子(安全地)接觸很多人
孩子通常會接觸家裏的親戚朋友以及其他孩子,但要儘量讓孩子接觸的人多樣化,尤其是在他們還是嬰兒的時候。
根據研究,經常與說不同語言的人互動的嬰兒可能會保留關鍵的大腦接線(brain wiring),幫助他們在未來學習其它語言。
同樣,看到許多不同面孔的嬰兒可能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好地區分和記住更多不同的面孔。
7. 培養孩子自主意識
孩子們喜歡在沒有大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嘗試事物,例如穿衣或拼圖。這很好。你希望他們培養一種自主意識。
知道何時介入,向孩子提供幫助以及何時退出,讓孩子自己做,可能具有挑戰性。但如果你總是在場告訴孩子怎麼做並照顧他們的每一個需求,他們就不會學會自己做事。有時,讓他們艱難地去做某事可以建立韌性並幫助他們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