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律師查錫我先生近日在【錫我的心靈空間】第21集中,與觀眾分享他的人生領悟:一個人擁有正確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就比較容易獲得持久性的快樂。
去除獲得快樂的障礙物
查先生在節目開頭連續上一集的話題,他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體悟到:「我執」就是以自己為中心,將自己無限擴大,完全不考慮其他人。一旦放縱這種自私自利的「我執」,就很難獲得快樂。如果你想獲得持久性的快樂,就必須去掉「我執」這個障礙物。
查先生表示,他認為快樂有兩種,短暫快樂和持久性快樂。人們追求物質的慾望是個無底洞,永遠也填不滿。物質上帶給人的滿足感和快樂感,很快就淹沒在新的慾望裏面。因此這種滿足物慾帶來的快樂就無法持久。
而持久性的快樂,指的是心靈空間得到擴展和提升之後獲得的快樂。這就需要放下心中的各種各樣的執著,包括對自我的執著。這跟我們的「心」有關係。而我們的心中裝有甚麼樣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又直接影響到內心是否快樂。我們在生活中學習如何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顯得很重要了。
查先生舉例說,他的朋友中,有一對夫婦在年輕時拼命工作,努力掙錢,到年老時積累了頗多的財富。不過,每當他們的兒女約他們外出吃飯,他們都會拒絕。查先生對此感到不解,而他們解釋說:他們認為孩子約飯局,不是出於孝心,而是想要利用飯局在將來得到更多的財產。查先生表示,兒女要帶父母外出吃飯,這當中不可以有孝心嗎?一定是為了父母的財產嗎?但是,他的朋友多年來一直被自己固有的觀念捆綁,內心怎會快樂起來呢?
「所以我們怎樣去看這個世界就顯得很重要。如果你看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人與人之間有關懷有愛心,可以建立真摯的友情,和睦相處,你內心的感覺就會不一樣。我有很多朋友,有的是大富翁,有的是窮小子,但是大家都相處的很快樂。朋友同我交往不是因為我有錢,想利用我做事情,而是他們喜歡我的人格,喜歡我的個性,喜歡我這個人。我有問題有人關心我,而我也會關心他人,朋友需要幫助我不會不聞不問、袖手旁觀。當然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壞人,但是總體來說,這個世界好人還是多過壞人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認為這個世界到處充滿敵意,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利用的關係,沒有真正的感情,他能快樂起來嗎?
「所以我們要經常反省自己,修正不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找到人生的意義。」
追求人生的意義
查先生認為,人是追求意義的生命。一個人如果認為生命是有意義的,這樣的人更容易獲得快樂,就算在極端的困境中存活率也會比較高。查先生在擔任預防自殺心理輔導員的過程中發現,遇到的求助者絕大部分都是認為人活著沒有意思、沒有意義、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從來沒有遇到過有人說「我的生命充滿意義,所以我要自殺。」
至於如何尋求生命的意義,查先生建議大家要自己去思考、反省。他表示,有的人是透過宗教信仰,領悟了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修正錯誤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最後心靈得到擴展,道德品格得到提高,從而達到返本歸真,返回天堂。而有的人就算沒有宗教信仰,但是他懷著善心,在家孝敬父母、關愛家人、養育下一代;在工作單位儘責儘職做好工作,與同事一起為公司努力打拼。這樣的人,他也能從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不是為私的,在為他人付出的同時給周圍的人送去溫暖,自己的心靈也可以獲得快樂和滿足。
查先生表示,《聖經》裏有句話說:你的目光專注在哪裏你的心就在哪裏。從中他領悟到,「生命是否存在意義?取決於你怎樣去看你的生命。如果你的人生觀不正確你可能很難得到快樂。在我們要搬開那些使我們不快樂的『障礙物』之前,我們要時常對自己進行審視,從我們內心這裏開始,審視自己的三觀,我們到底在追求甚麼?我們價值觀是甚麼?不斷的修正不正確的想法,再去搬走那些外在的障礙物就容易了。假如你的價值觀就是想要賺更多的錢,那你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賺錢,可能陪伴家人的時間就比較少。這個世界永遠都是give and take。」
查先生說,他曾經在醫院探視過一位86歲的老人。老人跟他感嘆說:「我不明白人生為甚麼過的這麼快?」查先生覺得也許這位老人沒有認真的專注他的人生,也沒有用心去想過要努力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有意義,渾渾噩噩中人生就走到了86歲,也許他的內心留下了許多遺憾吧。
包容與接納別人的選擇
與查先生一起合作主持節目的大紀元資深記者泰哥(陳榮泰)表示,他是以學生的心態來聽查先生的節目,從中受益匪淺。
泰哥舉了一個例子,3年前200零一萬人的合法遊行中,他拍了很多照片,並轉發出去了。但是,最近有友人要求他刪除這些照片,因為照片中有朋友們的影像。泰哥雖然心裏認為當時的遊行是合法的,但他也明白每個人的抗壓力是不一樣的,所以趕緊道歉,馬上刪除了這些照片。
查先生聽到後說:「恭喜你進步了很多。」3年前大家的心態和見解相同,在當時沒有問題。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現在環境改變了,有些人不想再曝光。因為時間在變遷,人的想法也會改變。所以我們要學習同理心,謙卑的學習包容與接納別人的選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要尊重他人,不要假設自己一定是對的。」至於我們的內心是恐懼或不恐懼也是一種選擇,勇於做選擇,而不是逃避做選擇的自由。@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