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疫情持續兩年多,兒童長時間在家,萬一日常生活失自律,容易引發健康問題。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聯同香港兒科基金調查顯示,本港兒童超重及肥胖比率飆升近兩倍,家長壓力指數亦頻臨「爆煲」。有兒科醫生呼籲家長儘快助子女矯正生活習慣,以免影響長遠健康。

肥胖率急升至13.5% 高小生最嚴重

研究團隊由上月中至本月中,透過網上問卷訪問1,439名幼稚園和小學生家長,以了解疫情期間學童生活習慣及健康變化。調查發現,本港學童疫下超重或肥胖的比率由疫情前的4.8%急升至13.5%,升幅達1.8倍;9至13歲高小學生比率更由疫情前的7%上升2.4倍至24%。

不少家長因應日後檢疫無法外出購物,而著手儲糧,普遍以即食麵及零食等為主。團隊發現,小朋友在疫下吃零食、飲汽水等情況,較疫情前上升36%至55%;有七成受訪家長更表示,子女進食時會多看電視或使用電子產品,亦有近六成家長指子女因無法外出感無聊而吃得更多,導致體重增加。

五成兒童進食習慣變 84%疫下少運動

另外,有超過五成家長指子女的睡眠習慣改變,影響進食規律,例如會因為太晚睡而遲起床,錯過了早餐的時間,導致午餐食量增加,因而難以控制食量。此外,疫情導致學校停課、多個場地封閉等,小朋友亦因而減少外出運動。若與疫情前相比,有84%小朋友在疫下減少戶外運動,六成人則減少進行課餘活動,更有九成人因學習而導致長期使用電子產品。

調查並量度兒童疫情間的快樂與健康指數,其中疫情間健康指數為7.62分,較疫前8.51分低0.89分;快樂指數則與家長壓力掛勾,兒童家長如壓力低,指數為7.6,較疫前8.55分跌11%,而家長壓力較高,分數更只得5.58分,較疫前跌35%。

男童體重暴增23公斤 超同齡體重97%屬肥胖

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認為,學童疫下生活習慣改變很大,影響可以很深遠,長大後或出現「三高」問題。王曉莉引述其中一宗求診個案,該名現年7歲男孩2020年體重僅為29.5公斤,為同齡體重75%。男童一周前因呼吸道問題求診,體重已達52.5公斤,體重為7歲兒童體重的97%以上,亦和成人相約,已達到兒童肥胖。男童家長即使知道男童的體重增加,卻不知道會超出得這麼厲害。

王又提到,男童本有過敏性鼻炎,疫情期間長期在家缺乏運動,更經常不停吃,故致體重暴升,連帶睡眠受影響,若未能控制體重,將來可能會出現睡眠窒息問題。王曉莉指,小朋友在不同年齡層的「肥胖指標」不同,如子女的體重是「兒童生長圖表」上的90至97,通常便屬肥胖。

王曉莉提到,一名7歲患有學童的體重在疫情期間暴升23公斤,已達到兒童肥胖。(宋碧龍/大紀元)
王曉莉提到,一名7歲患有學童的體重在疫情期間暴升23公斤,已達到兒童肥胖。(宋碧龍/大紀元)

家長壓力大增 禍及親子關係

疫情下,家長亦面臨極大挑戰。調查顯示63%受訪家庭表示購買食物的支出增加,有二成家長的壓力水平高達9至10度。王曉莉引述數據指,當家長壓力愈大,小朋友疫下的快樂指數亦會下跌,例如家長當子女抗拒返校時會生氣,繼而責罵子女,令子女的快樂指數下跌;當家長的情緒較差時,亦會導致親子時間減少,雙方關係會變差,形容家長的情緒與子女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表示,疫情下的生活習慣改變極大,對兒童的心理、社交及生活習慣帶來長遠影響,雖然臨床上暫沒發現兒童肥胖的求助個案增加,但是認為家長應馬上為子女改變生活習慣。@

李民瞻呼籲家長應馬上為子女改變生活習慣。(宋碧龍/大紀元)
李民瞻呼籲家長應馬上為子女改變生活習慣。(宋碧龍/大紀元)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