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藥物以外的飲食療法,而採用生酮飲食法以對抗大腸癌似乎為許多人所接受。但香港癌症基金會否認了這種看法。
香港癌症基金會提醒大眾不要受疫情影響延誤篩查,錯失預防治療先機,亦指出近期因健康生活的重視而興起的「生酮飲食」與預防大腸癌的飲食習慣並不一致,健康均衡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才可以有助降低風險。
生酮飲食簡單來說就是吃很少的碳水化合物(澱粉類、糖類食品等),並以油脂來代替平時從碳水化合物中得到的能量,模擬飢餓狀態,強迫人體分解脂肪作為能量。由於脂肪在體內分解後會產生酮體(ketone),因此這種以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不斷產生酮體的飲食法,就叫做生酮飲食。
早在1920年生酮飲食就被用於治療兒童癲癇,因為生酮飲食法讓身體產生更多酮體作為腦內能量,能製造較多穩定性神經傳導物質GABA(Gama-AminoButyric Acid,化學名為4-氨基丁酸),藉以改善癲癇患者腦部異常運作,緩和癲癇發作。
而利用生酮飲食法治療癌症,則是因為人們發現癌細胞利用葡萄糖的方式跟一般細胞不一樣。癌細胞通過消耗更多的葡萄糖,可更快產生能量,讓其快速生長。且癌細胞之所以能夠搶食大量的葡萄糖,是因為癌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遠多於正常細胞,所以它能從血液中捕獲大量的血糖。
所以許多人認為,如果讓癌細胞吃不到糖份,就有機會餓死癌細胞。因此開始有人鼓勵生酮飲食法,藉由攝取較少的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質跟脂質的比例,希望可以不影響正常細胞的新陳代謝,卻讓癌細胞無法得到能量而死亡。
但是隨著科學對癌症的研究,發現不是所有的癌細胞都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作為能量,其實約有30%的癌細胞是利用胺基酸或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至於其它70%利用葡萄糖的癌細胞,並非沒有葡萄糖就絕對能夠抑制代謝,因為細胞仍可以利用其他能量來源,如胺基酸或脂肪。
儘管如此,不代表我們的飲食就不需要注意糖份的攝取,德國烏茲堡大學附屬醫院研究人員Rainer J Klement 1和 Ulrike Kammerer研究發現,高血糖的身體環境會刺激胰臟s-細胞分泌胰島素進而調解血糖。過多的胰島素會促進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的合成,當胰島素過度分泌及IGF-1合成增加時會刺激癌細胞增生與抑制癌細胞凋亡,因而促進腫瘤惡化。所以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而導致癌細胞因為胰島素的作用而快速生長,單就不吃糖而言並不能夠抑制癌症的惡化,而是要控制合適的血糖,改變飲食內容與增加運動量來減緩血糖上升速度,進而間接降低腫瘤惡化風險。
生酮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很低,身體會改變代謝模式,將脂肪及蛋白質轉換成能量,若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不足,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體重下降、無體力抗癌。且生酮飲食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尤其對本身有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如沒有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酮酸中毒、低血糖,並增加心血管疾病、高三酸甘油脂、脂肪肝的風險。
台灣衛生福利部發表的文章表示,癌病患者並不是不能吃澱粉,而是更需要攝取充足的能量才有體力支撐癌病的治療,並且預防癌症惡病質的發生。因此建議癌病患者要依循醫師與臨床營養師的建議,吃足夠但不超量的澱粉、蛋白質、油脂,也有穩定的血糖(避免攝取精製澱粉的食物),才能避免高血糖促進腫瘤生長的問題,提高癌症治療成功的機率。
所以總結來說,生酮飲食法並不是一定好或不好,而是需要針對不同人的身體狀態改變不同的飲食習慣,單方面就攝取低碳水化合物來講確實可以抑制癌症的發展,但是人體是很複雜的,人類對癌症的理解也還不透徹,所以癌症患者在考慮特殊的飲食配方之前,應該要非常小心,以免達不到對癌症控制的效果,反而讓身體更加虛弱。 @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