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近年積極推動大灣區政策,鼓勵港人前往大陸鄰近城市發展,有意見質疑此或模糊中港社會間「兩制」的差別。香港民研今(29日)公布調查顯示,只有2成多受訪者表示願意在港澳以外的大灣區定居,表示願意前去工作的更不足2成。

民研在本月22至27日,以網上問卷訪問了5,671名本港居民,結果顯示,有26%受訪者願意到香港及澳門以外的大灣區定居,51%受訪者表示不願意,其中表示願意的「民主派」支持者僅有3%,37%「非民主派」支持者有表示願意。工作意向方面,不願意的有5成,比去年上升5%,表示願意的則僅18%,比去年下跌9%,其中「民主派」支持者表示不願意的有80%,比去年升5%,有36%「非民主派」支持者表示不願意,比去年上升6%。

政治學獨立學者黃偉國認為,中國不同城市在處理疫情的手法不同,加上接受資訊的途徑及當前意識型態等,影響到市民到大灣區的意願。他相信若現時中國國內的防疫政策不變,甚至變本加厲的話,港人特別是「非民主派」支持者對大灣區工作和居住的信心會進一步下跌。

中大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葉國豪表指出,目前疫情是影響市民是否選擇到大灣區的重要因素,有年青人表示大陸提供不少的發展機會,亦有人擔心兩地流動受疫情阻礙,相信要等待兩地通關後,民調數字才變化。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形容,港府目前大灣區政策是藥石亂投,「得個講字」,只著重口號式論述,當前未見當局有任何實質措施鼓勵港人到大灣區發展,若政策欠缺數據支持,政府官員及議員繼續只作方向性表述,市民將難以考慮到大灣區居住的可行性。陳建議中共及港府減少依賴意識型態來推動政策,並把政策對準合適對象,例如退休長者或專業技術人員前往大灣區居住。

李家超在政綱中提到重視青年發展,希望他們融入大灣區,後有記者問及會否特赦反修例運動中被判入獄的青年時,李卻指社會須建立守法意識,否則將變成「弱肉強食」。

黃偉國認為,李家超談的「正常來說不是青年政策」,指李從未諮詢本港青年在工作、居住、向上流動等關鍵議題上面對的問題,形容對方的「青年政策」是自說自話。黃指出,由2019年反條例運動中看出對方骨子裡仇視年青人的心態,可預期他只是林鄭月娥的翻版,若社會經濟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再爆發另一場類似2019年的反抗運動也不足為奇。@

民研調查發現僅26%人願定居大灣區。(溫迪/大紀元)
民研調查發現僅26%人願定居大灣區。(溫迪/大紀元)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