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倡導「盛事經濟」,但是香港民意研究所調查顯示,受訪者多認為盛事是「浪費」,成效不彰。

香港民研於9月11至20日,以網上調查方式訪問「香港民研意見群組」成員,有關設有兩道有關盛事經濟的開放式問題,嘗試探討受訪者於特區政府本年推動的一系列盛事經濟措施中,對哪些盛事較有印象。最終共有488名12歲或以上受訪者回答相關問題,香港民研集中分析當中所收集的質性意見,至於量性結果及詳細樣本資料將會適時公佈。

民研的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回答對於哪些盛事較有印象時,較多出現的關鍵字是「沒有」、「夜繽紛」、「無人機」、「美斯」。當中受訪者提到「多啦A夢展覽」、美斯來港的「Tatler XFEST」、「七人欖球賽」、「夜市」、「煙火表演」、「充氣裝置」等。

當中充氣裝置、煙火表演被批評沒有創意、浪費金錢,前者被批評為缺乏深度和文化意義。

另外,美斯來港的「Tatler XFEST」因美斯缺席而備受批評,導致負面宣傳,令香港的活動策劃能力蒙羞,亦被形容為混亂不堪,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不過多啦A夢展覽則因吸引眾多參觀者並帶來熱鬧氣氛而備受稱讚,在人群參與度和經濟效益方面,被視為少數成功的活動之一。

多受訪者認為「盛事」浪費

至於市民對所述盛事的印象,較多出現的關鍵字是「浪費」、「浪費金錢」、「沒有」、「失敗」等。

當中的評價方向,包括許多盛事被認為未能有效推動本地經濟、吸引大量遊客的興趣,另有許多活動缺乏可衡量的成果,令人對其價值產生懷疑。

有評論指出,希望未來的活動能有更多獨特且與文化相關的節目。

陳家洛:政府不搞事可能更好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稱,經過大半年盛事經濟的試驗,不成功的例子「多不勝數」。

陳稱,有夜市舉辦時,水電配套出意外,球星出席活動時亦不落場,導致市民對「盛事」的信任一次比一次少,大家抱懷疑的心態增加。

陳家洛指,現時舉辦的「盛事」「都不是即時見效,立竿見影」。他稱,以往環境下,政府不用太操心,協調主辦單位就可;但是經濟環境變差,政府要變得主動,例如引進大熊貓,不過流於「work(可行)就試下」,複製「盛事」。陳又認為,以香港的社會經濟結構,一定不能透過相關項目,就見到效果,「最多兩、三、四日」。

他連同今日民研發表的自由等社會指標評論,指政府如果「不要搞這麼多事情」可能更好,「大家開心點,放過我們一馬」,相反民情不開心,「怎能令我們消費?」@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稱,經過大半年盛事經濟的試驗,不成功的例子「多不勝數」。(蔡文昕/大紀元)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稱,經過大半年盛事經濟的試驗,不成功的例子「多不勝數」。(蔡文昕/大紀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