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至2008年北京奧運左右,中國的經濟成就成績驕人,中國領導人傾鉅資為中國打造良好形象。與此同時,美國小布殊政府注意力集中於反恐和中東,讓中國有可乘之機,特別是在亞太地區。至奧巴馬總統任內,雖力圖在亞太地區重新平衡,但進展有限。
特朗普政府重視中國構成的威脅,經濟上向中國施壓,輿論上亦針對中國;美國的主流媒體和民意重新認識中國政權的本質。北京政府對香港的政治鎮壓,吸引了國際傳媒的注意;新疆、西藏的人權狀況,亦導致國際社會的抗議。世人重新評價中國。
北京政府近年重金建立國際宣傳機器,力圖改善中國的形象;但錢可以延攬人才,不過這些所謂媒體,全無編採自主,始終予人宣傳機器的印象,成績遠不如新加坡、卡塔爾。作偽心勞日絀,人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最近就俄烏戰爭的立場和上海的抗疫情況,進一步打擊中國的形象,影響嚴峻。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上大力宣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捍衛世界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標榜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綫支持第三世界的立場。
俄羅斯進侵烏克蘭,中國政府力圖「踩鋼線」,一方面拒絕譴責俄羅斯,拒絕參與制裁俄國,還宣稱制裁無用。另一方面,不斷宣傳中國捍衛聯合國憲章、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立場。國際社會壓倒性地同情和支持烏克蘭人民英勇抵抗侵略,中國的立場不僅難以取信國際,其虛偽的性質更有目共睹。聯合國數次就烏克蘭問題投票的結果清楚反映中國立埸的孤立。
一眾小國即使制度不同,政治立場各異,但對大國悍然侵略小國,佔領其領土之餘,還犯下戰爭罪行,總是反對的。中國政府一貫努力佔據道德高地,以維護第三世界利益為己任;現在以大國戰略利益為主要考慮,還怎能取信於第三世界小國呢?
俄烏戰爭是外交問題,上海抗疫是內政事務。在國際社會眼中,中國政府有高度的管治和動員能力。中國領導人大力宣傳抗疫成績,亦正是以此為傲。然而在抗疫過程中,中國領導人不能容許社會討論不同的抗疫辦法,以及各國的成功經驗。「動態清零」成為不可動搖的國策,關乎領導人的威信。
上海的封城無疑頗有效率,但幹部的能力畢竟有限。部份市民糧食供應緊張,病人無法獲得藥物和治療,足不出戶的市民其精神健康受到漠視。外媒形容為「人道主義災難」、「民怨沸騰」。結論很簡單,領導人的威信較理性的政策討論和市民的基本權益更為重要。
近日台灣在上海的居民有文章流傳回台灣,讓台灣社會進一步了解中共的管治。歐盟商會正式致函中國政府要求改善營商環境;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向上海市政府表示過萬在上海的日本企業運作困難 ;南韓的上海總領事館要求復旦大學讓南韓學生回國。
不少政府在抗疫期間有自滿、疏忽和政策錯誤;但上海的情況不一樣。上海的「人道主義災難」反映中共政權的本質;難怪有外媒認為中國的清零政策有如「大躍進」時代的「麻雀清零」。這就是專制制度下領導人一意孤行,妄顧民生,違反科學決策的情況。
烏克蘭的戰爭和上海的疫情有如兩面鏡子,讓國內外更清楚認識中共政權的本質,相信它們對中國形象的影響是深遠的。◇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