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二五九年,蒙哥汗戰死在釣魚山下。蒙古再度攻打南宋已經是一二六八年了。中間這九年對於南宋來說,本來是個整軍經武的好機會,但大好時機斷送在賈似道的手中,而且蒙古圍困襄陽長達五年,賈似道坐視不理。有三件事促成了蒙古攻打南宋,其中兩件都與賈似道有關。
◎奸相徇私誤國幹將憤而投敵
1259年,賈似道奉命援救鄂州,在鄂州城下和忽必烈簽訂了一個和議,答應每年給蒙古白銀20萬兩、絹20萬匹,然後以長江為界。忽必烈因為要跟阿里不哥爭位,所以匆匆北返。他們當時這個協議並不是一個正式簽訂的協議,而是一個口頭協議,所以忽必烈回到開平之後,派了一個叫郝經的人為使,到南宋去商量和議具體的執行情況。
賈似道這時已是權傾天下,郝經前去見他。賈似道當初欺騙理宗說把蒙古打敗了,現在突然間又要歲幣還要割地,這還了得。怎麼辦呢?賈似道就將郝經扣押起來。過了一年郝經還沒回去,忽必烈覺得很奇怪,又派使臣到南宋來,打聽郝經的下落,還委託南宋的官員打聽。所有這些事情都被賈似道想方設法隱瞞了起來,但是紙裏包不住火,忽必烈得知郝經被賈似道扣押後,大發雷霆,於是下詔攻打南宋。
還有兩件事情也促成了蒙古攻打南宋,一是「李之變」,二是「劉整之叛」。李璮是金國人李全的兒子。李全在金國被蒙古打得一路敗退時,起兵投靠了南宋。南宋本來對李全很好,但是李全對南宋的期待值很高,覺得南宋未能滿足他的期待,所以又背叛南宋投降了蒙古。蒙古對李全採取了安撫的策略,讓他佔據山東,守衛淮水一帶。
李全死後,李繼承了他父親的地盤。之後他聯繫南宋說,當年我父親對不起南宋,現在我想投降南宋。理宗皇帝很高興,對他給以鼓勵和褒獎,於是李璮就背叛了蒙古。蒙古當然不能容忍這種事,所以派兵攻打李璮。李支持不住,向南宋求救,結果南宋的軍隊不敢進入山東境內。1262年8月,李璮戰敗而死。當時忽必烈認為,李的叛變完全是南宋煽動的結果,所以把這筆賬算在了南宋的頭上。
「劉整之叛」說的是南宋一個名叫劉整的人投降了蒙古。劉整是一個作戰英勇而且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將軍。他曾經只帶著12個人攻下了河南的信陽城。後來理宗委派劉整負責四川瀘州一帶的軍務。當時管理四川的呂文德是賈似道的親信,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軍功卓著。他妒嫉劉整,劉整有甚麼建議他都不採納,劉整無論有甚麼功勞,他也全都扣押不報,所以劉整和呂文德的關係十分緊張。
呂文德後來任命了一個名叫俞興的人做四川的制置使。制置使和劉整正好是上下級關係,俞興和劉整的關係也很緊張。劉整覺得這個人是被安排來整他的,於是開始向朝廷申訴,但是投訴無門,他又親眼看見兩個官階比他還高的人因為人際關係的問題相繼被處死。劉整覺得自己的處境很危險,於是後來帶著瀘州15郡和三十萬戶人口北降蒙古。
劉整向元朝提出了兩個戰略性的主張,這兩個主張對南宋的傷害極大。第一個主張是在公元1267年提出來的,劉整告訴忽必烈,要想滅南宋的話首先要攻佔襄陽;第二個主張是說蒙古要想佔南宋的話,必須訓練水軍。公元1270年,劉整開始幫助蒙古訓練水軍,當時造了五千艘船,訓練了七萬水軍。
◎襄陽久困無援守將氣恨投降
公元1268年,忽必烈出兵圍困襄陽,整整圍了五年時間。最初領兵的人叫阿朮,阿朮的父親是兀良合台,祖父是速不台,祖孫三代都是蒙古的名將。阿朮圍困襄陽直到1270年仍久攻不下。襄陽的守將叫呂文煥,也是一個名將。襄陽苦戰時,賈似道每天在他的葛嶺豪宅中和美女鬥蛐蛐兒,不把消息報告給皇帝。
1270年,忽必烈派丞相史天澤帶兵援助襄陽的元軍。史天澤在襄陽城外又築了一圈城牆,把襄陽團團圍困在內,徹底切斷了襄陽和外界的一切聯繫。襄陽完全靠城裏的儲備糧死守。公元1273年正月,樊城陷落。當時襄陽守將呂文煥每次巡城的時候,都會望著南方痛哭,痛恨救兵不到。後來一氣之下,呂文煥帶著襄陽城也投降了蒙古。1273年,襄陽陷落。
◎南宋求和遭拒杭州被圍投降
公元1274年,忽必烈任命伯顏為中書右丞相,帶領二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南宋。同年,宋度宗駕崩,年僅4歲的兒子趙㬎即位,史稱宋恭帝。當時蒙古軍隊推進速度非常快,1275年11月已經到了廣德和常州,離南宋的都城杭州已經非常近了。
這時,太后準備投降,派使臣去跟伯顏商量說,希望你們能夠讓我們南宋保留我們現有的土地,我們可以奉表稱臣,每年給你們白銀25萬兩、絹25萬匹,只要你們能夠保留我們的社稷就行。但是伯顏不同意。太后又跟眾臣商量想要遷都,猶豫不決之際,杭州被蒙古軍隊包圍。太后沒辦法,只好答應獻出全部的土地,只求能夠保住趙氏的宗廟就可以,伯顏答應了。
公元1276年2月,太皇太后和宋恭帝趙㬎率文武百官投降了元朝,元朝以太皇太后的詔書通知各地宋軍就地投降。之後元朝到臨安府劫掠府庫、圖書和宮女。2月將宗室、大臣和太學學生俘虜北上。
◎困境又逢天災端宗病死海島
宋度宗除了宋恭帝趙㬎這個兒子外,還有兩個庶出的兒子,一個是楊淑妃之子趙昰,被封為益王,當時7歲;一個是俞修容之子趙昺,被封為廣王,當時只有3歲。兩組人都從浙江往福建跑,益王要去福州,廣王要去泉州。
趙昰跑到福州後,即位稱帝,史稱宋端宗。端宗命令一個名叫張世傑的人帶兵反攻浙江,結果失敗,蒙古軍隊進一步南侵,攻陷了福建的建陽。這時身在福州的端宗就比較危險了,於是端宗一行準備繼續向南逃到泉州。
泉州的招撫使蒲壽庚不是漢人,但他有錢有兵,端宗等人覺得投奔他比較安全,沒想到蒲壽庚突然向蒙古投降,南宋流亡朝廷走投無路,只好出海跑到了廣東的潮州。潮州也停留不住,他們又繼續在海上漂泊。這時已是公元1277年12月,隆冬季節天氣寒冷,福建海上又發生了颶風,南宋的軍隊超過一半人由於船被颶風吹壞,掉到海裏淹死。端宗皇帝也受了驚嚇。1278年4月,端宗生病,之後病死在了一個海島上。
◎崖山海戰慘烈南宋徹底滅亡
這時,一個名叫陸秀夫的人提議道,度宗皇帝還有一個兒子趙昺跟我們在一起,為甚麼不立他當皇帝呢?這樣就把趙昺立為皇帝,改元祥興,此時的趙昺年僅6歲。
公元1278年6月,流亡政府到達廣東新會,這裏有一座山叫做崖山,崖山中間像一個門一樣,兩邊是懸崖。陸秀夫一看地形,決定把宋朝的大船都開進崖山的海灣,之後,用大船把崖山的入口封死,以保證元軍攻不進來。但是這種布兵方法有敗無勝,因為他是一種防守措施,而防守肯定不能持久,敵人只要將淡水和糧食供應切斷,你就會死在這個海灣裏。但當時陸秀夫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能拖一天是一天。
朝廷在顛沛流離之際,已經談不上甚麼綱紀了,君臣之間的禮節也不講究那麼多了,但陸秀夫仍然每天穿著整齊的朝服、手持笏板,恭恭敬敬地站在皇帝的身邊,白天處理軍務和工程,晚上抄寫儒家的經典《大學》,給皇帝講如何當皇帝的道理。他經常拿自己的朝服擦眼淚,最後擦得朝服都濕了。看見他的人都覺得很悲傷,因為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知道這個朝廷已經是沒有甚麼希望了,只是在盡自己的心而已。
元朝水師將領張弘範令人切斷了南宋君臣的淡水和糧食供應,很多南宋士兵只好喝海水,之後就開始嘔吐,最後脫水而死。
公元1279年2月6日,張弘範發起了最後的總攻。這一天天降大霧和大雨,咫尺之間不見人影。陸秀夫坐在皇帝的龍舟上開始往外衝。武將張世傑看見龍舟在往外衝,也駕著船向龍舟靠攏。他知道陸秀夫是個文官,就喊話說,我的大船上還有軍隊,趕快把皇帝送到我的大船上來。但因為霧太大,又下著大雨,陸秀夫看不見喊話的人是誰,他怕受了元軍的騙,不肯把皇帝送下去。龍舟往外衝的時候,被元朝的船團團圍住,陸秀夫對小皇帝趙昺說,社稷到了這個地步,陛下應該以身殉國了,於是背著小皇帝跳海而死。
崖山海戰中,南宋隨著皇帝跳海的官兵有十幾萬之多,當時張世傑想去找皇帝的母親,他想的是,只要太后還在,將來再找一個趙氏的後人,奉太后的詔書,立此人做皇帝。沒想到,楊氏聽到趙昺投海的消息,自己也投海而死。
張世傑最後帶著一群軍隊突圍,又遇到大風雨,他自己也在風雨中被淹死。南宋所有的軍隊在一戰之內全軍覆沒,南宋滅亡。(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也已於2019年底面世。◇
點播節目視頻和音頻
請訪問《笑談風雲》
官方網站: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