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中葉,強大的吐蕃對大唐構成了嚴重威脅,甚至在「安史之亂」結束次年攻入長安。中唐時期吐蕃頻頻寇邊,也使大唐喪失了安西和北庭都護府的大片領土。但公元八三八年,強大的吐蕃卻突然一蹶不振,分裂動盪達百年之久。

赤祖德贊在吐蕃弘揚佛法,制定了很多對佛教發展非常有利的政策,但是卻遭到了原始宗教苯教的反對。當時苯教在吐蕃並不是一個非法宗教,王妃和大臣、貴族中很多人信仰苯教。

◎吐蕃滅佛 陷黑暗時期

吐蕃的贊普赤祖德贊推廣佛教侵犯了過去舊貴族的利益,遭到貴族們的反對。公元838年,赤祖德贊去世,繼任者在中國正史中被稱為達磨,在西藏的歷史中稱他為朗達瑪。「朗」在藏語中意思是牛。西藏人認為他是牛魔王轉世,是專門來禍亂佛法的。朗達瑪即位不久,西藏農牧區就發生了大旱、霜雹、瘟疫等天災人禍,原始的苯教和朗達瑪將其歸罪於佛教。公元838年,朗達瑪下達了嚴厲的滅佛令,強迫所有僧侶還俗,並強迫他們做屠夫或獵人,逼迫他們殺生,不肯殺的話,僧人們就會被殺死;佛經被焚毀或者是扔到水中;佛像有的被砸毀,有的被埋起來或者是扔到水中;寺廟用泥巴封起來。那時,佛教在西藏的根基還不是很深,經過四年的打壓,幾乎滅絕。

公元842年,據說蓮花生大師的一個弟子在空行母的指引下,將朗達瑪刺死。當時吐蕃的貴族分成幾個不同派系,互相爭權奪利,於是內戰爆發,後來又發生了民變,從此吐蕃在分裂和動盪中度過了百餘年,這段時間在歷史上被稱為吐蕃的黑暗時期。

朗達瑪
朗達瑪

◎武宗滅佛 服丹藥暴死

吐蕃發生法難的時候,在中國的漢地也發生了法難,即唐武宗滅佛。佛教在中國共遭遇了四次法難,稱為「三武一宗滅佛事件」。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和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兩個「武」,第三個「武」就是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在文宗之後即位,即位時只有27歲。作為年輕人他希望能夠有所作為,他也確實比較能幹。唐武宗期間,發生過澤潞地區(今山西長治)的藩鎮叛亂,武宗平息了這場叛亂;同時,回鶻從北方入侵,武宗又擊退了回鶻,可以說,武宗對內、對外都有所作為。

武宗寵信一個叫趙歸真的道士,在其唆使下,公元845年,武帝發布了滅佛詔書。開始要求40歲以下的僧侶還俗,後來又要求所有僧侶都還俗,只允許上州(人口超過三萬戶的大州)保留一所寺院,其它的州寺院全部拆毀。當時全國大約拆毀寺廟四千六百多座,修行道場被破壞了四萬多處,大約26萬僧侶被迫還俗。

當時的僧人不納稅,武宗希望通過滅佛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武宗還沒收了寺院的廟產,包括數千萬頃膏腴的上等良田,並把佛像砸毀鑄成錢。唐武宗滅佛持續了不到一年,公元846年,他服用了趙歸真為他煉的丹藥突然暴死,年僅33歲。

武宗滅佛對佛教造成了比較大的摧殘,但是由於當時佛教在中國根基已經很深,所以之後很快得以恢復。但是當時在中國根基不太深的其它宗教則被徹底清除,如景教(基督教傳入唐朝稱為景教)、祅教(波斯人信奉的一種宗教)、摩尼教。這三教在唐代被稱為三夷教,即從胡人那裏傳過來的宗教。

◎宣宗興佛 獲天降福報

唐武宗死後,憲宗的兒子李忱即位,廟號宣宗。他一反武宗的做法,下詔恢復佛寺僧尼。此時吐蕃贊普朗達瑪已死,大將尚恐熱和節度使尚婢婢兩大集團在河西交戰數年,兩敗俱傷,成為大唐解決西北邊患的一個契機。

大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在現在甘肅的天水、慶陽和寧夏的固原市一帶約七個吐蕃的關歸附大唐。一年之後,沙州(今甘肅的敦煌)人張義潮率領當地民眾驅逐了吐蕃將領,投奔大唐,接著又跟吐蕃作戰,共收復十個州。這十個州遍布現在甘肅的大部份地區、青海北部地區和新疆東部地區。這個區域被稱為河湟地區。也就是說,河西、敦煌一帶在「安史之亂」後,淪陷到吐蕃手中長達百年,突然一夜之間歸復大唐。宣宗是一個非常有福氣的皇帝,他當政的十三年被部份歷史學者稱為「大中之治」。這可能是他興佛帶來的福報,因為他本人確實沒有做甚麼 。

唐宣宗崇拜唐太宗,把《貞觀政要》寫在屏風上,恭敬地誦讀。他也注重吏治,且為人節儉、能夠聽取不同意見。在唐宣宗時代,無論是北方的回鶻還是西南的吐蕃,都沒有對大唐造成很大的威脅,當時各個藩鎮的節度史氣焰也比較低落。

◎南詔之患 擾大唐多年

公元859年,唐宣宗駕崩,年僅17歲的唐懿宗即位。這時中國南方暴發了嚴重的邊患,即「南詔之患」。我們在《笑談風雲》第三部曾經提到過,在「安史之亂」暴發前,大唐和南詔之間發生了戰爭。由於楊國忠的專權擅政、隱瞞軍情,造成大唐三次征伐南詔全部失敗,損失士兵達二十萬之多,造成「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大唐中央政府幾乎無兵可用。當時南詔由於和唐朝關係緊張而投奔了吐蕃,想依靠吐蕃的力量對抗大唐。代宗時期,這兩個國家曾經聯手和大唐發生過戰爭,但是後來南詔對吐蕃越來越無法忍受,因為大唐中央政府對屬國相對比較寬容,如屬國給大唐進貢,大唐回給屬國的賞賜,甚至遠遠超過他們進貢的財物。屬國承認大唐的宗主權,只是在立國君的時候,需要得到大唐的批准。但是吐蕃對待屬國像對待殖民地一樣,強制徵兵徵稅,令南詔不堪其擾。一個叫鄭回的漢人於是勸南詔國主脫離吐蕃回歸大唐。

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詔國主又歸附了大唐。此時,正好吐蕃和大唐之間發生戰爭,吐蕃再一次向南詔徵兵,南詔國主異牟尋假裝答應,給了吐蕃五千士兵,他自己偷偷帶著幾萬兵晝夜行軍,尾隨吐蕃部隊到達神川(今雲南麗江),斬斷了金沙江的鐵索,對吐蕃發動突然襲擊,俘虜了吐蕃的五個王,攻佔了吐蕃十六個城,打敗了吐蕃十餘萬人的軍隊,這一戰使吐蕃和南詔的關係徹底破裂。德宗賜黃金印獎勵南詔,南詔和唐政府之間又恢復了友好關係。

之後他們發生過一次短暫衝突,責任主要在於大唐。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南詔國主病逝,世隆即位。他向唐朝請求冊封,承認他為南詔國國主,大唐沒有同意,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的名字犯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諱,大唐要求他改名,世隆拒絕。在唐代的史書中稱世隆為酋龍,唐朝自己把他的名字給改了。遭到大唐拒絕後,酋龍一怒之下索性稱帝,改國號為大禮,五代十國期間,又改回大理,就是我們後來知道的大理國。

酋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皇帝,他在位十九年,不停對外發動戰爭。開始他攻佔了大唐的播州(今貴州的遵義),後被大唐出兵收復。播州失利後,酋龍向南方發展,聯繫越南的土著,兩次搶奪了大唐的交趾(今越南河內附近),又兩次被大唐派兵收復。酋龍於是再次進攻北方,向四川進兵。南詔國全盛的時候,佔據了雲南全境和貴州、廣西、四川及越南的一部份地區,所以當時的南詔國也是一個疆域廣闊的國家。

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高駢善於用兵打仗,與南詔作戰屢屢得勝,但是也打得很辛苦,於是想和南詔議和。此時南詔國打了十九年,也已筋疲力盡,因此同意議和。

公元877年,南詔國主酋龍病死,南詔很快陷入戰亂。與此同時,大唐也到了王朝末世,民變四起。(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也已於2019年底面世。◇

點播節目視頻和音頻
請訪問《笑談風雲》
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