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賽馬會智家樂計劃」團隊今日(29日)公布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認為自己家庭應對困境能力高。當中較年長和家庭收入較高(家庭月入超過4萬元),自評應對困境能力較高。

調查由港大醫學院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在今年2至3月,以固網電話、手提電話及網上問卷,訪問了7,438名成年人。結果發現,54%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家庭應對困境的能力屬於高水平,即10分有7至10分。

55歲至64歲及65歲或以上兩個組別,分別有64%及63.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家庭應對困境的能力高,在18至24歲及25至34歲兩個組別中,分別有42.2%及42.7%認為自己能力自己家庭應對困境的能力高。結果顯示,年齡組別高的人士較認為自己家庭應對困境能力高。

研究員估計年紀較大受訪者較有經驗面對

計劃研究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副教授王文炳估計,年紀較大的人士,面對過的困境較多,例如沙士疫情等,變相「有經驗知道怎樣應對」這次疫情,相反部份年輕人可能仍在上學或剛就業,在疫情下面對的困境和打擊會較大。

計劃合作夥伴、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紅磡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主任曾雁東補充,不少年輕家庭為雙職家庭,家中可能有年幼子女,疫情期間除了經濟狀況改變外,幫助照顧年幼孩子的長輩或因疫情減少外出,令他們需要靠自己輪流照顧小孩,增加壓力。

55.5%女性受訪者,認為自己有較高的家庭應對困境能力,高於男性的52.1%。研究團隊認為,可能由於女性更懂得分享感受,男性則傾向獨自面對。

家庭逆境應對能力高 幸福程度較高

調查亦發現,家庭收入愈高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有較高家庭應對困境能力的比例愈高。65%家庭每月收入多於4萬元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有較高能力面對困境,相反,家庭每月收入少於1萬元的受訪者,只有45.6%認為自己有較高能力。

家庭逆境應對能力高的受訪者,其幸福程度較高,出現焦慮和抑鬱症狀的比率會較低。調查又發現,應對家庭困境能力較低或中水平人士,較不樂於接受家庭服務,只有14%願意參加。他們較願意參加網上舉辦的情緒及壓力管理活動,有逾三成受訪者認為網上服務可以隱藏真正身份。

王文炳又表示,疫情反覆,難免影響家庭關係,適時與家人保持聯繫,有助提升家庭應對困難的能力。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講座教授林大慶建議,家庭服務工作者可為家庭應對困境能力低的群組,提供更多網上家庭服務,特別是集中於情緒管理和壓力管理。@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