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到達地處西夏邊境的延州後,加緊練兵,招募流民,修復城寨。西夏人畏懼他,稱他為「小范老子」。公元一零四一年,仁宗權衡攻守兩策後,決定主動進攻。范仲淹認為當時正是正月,塞外寒冷,不如等到春天再行動,而韓琦卻主張立即行動,史稱這一戰為「好水川之戰」。

◎好水川宋軍慘敗 范仲淹被調慶州

公元1041年2月,李元昊帶兵十萬人馬進攻渭州(今甘肅平涼市)。韓琦主張迎戰,范仲淹主張防守持重。韓琦當時招募了一萬八千士兵,交給了一個叫任福的人,讓他從懷遠城(今寧夏西吉)出發,繞到西夏軍隊的後面去,看一看西夏軍隊的情況,能打的話就打,如果對方太強,就在險要的地方埋伏起來,等到他們回軍的時候,再追著他們打。因為一般來說,搶了錢、搶了輜重都放在後面,所以追在後面打的話,能夠搶回很多東西。

結果當時李元昊派出幾千軍隊誘敵,跟任福作戰的時候,幾千西夏軍隊假裝潰敗,任福就在後面追。為了能夠追上西夏的軍隊,任福下令輕裝前進,輜重之類的都不帶。騎著馬追了好多天,追到了一個叫好水川的地方,這個地方位於現在甘肅隆德縣的東面。

到達好水川之後,西夏的士兵突然失去了蹤影。任福帶兵沿著好水川繼續西進,到了六盤山的山腳下,在路上發現了一些銀質的盒子,拿起來聽一聽,好像裏面有東西,還有噗噗的聲音。任福讓士兵把銀盒子打開,結果從中飛出了一百多隻鴿子。鴿子腿上綁著鴿哨,突然間鴿哨之聲四起,這就是西夏進攻的信號。

當時西夏在六盤山埋伏了十萬人,任福只有一萬多人。李元昊用了一桿二丈長的大旗,指揮兩邊的伏兵,交替向北宋軍隊發動攻擊,任福身受十幾處傷,一萬多士兵全軍覆沒。後來有一支四千五百人的軍隊趕來支援他,也幾乎全軍覆沒。「好水川之戰」以宋軍大敗而告終,宋仁宗認為韓琦和范仲淹對此負有責任,於是將韓琦調到秦州(今甘肅天水),讓范仲淹知慶州(今甘肅慶陽)。

◎極具魅力 羌人歸附 培養狄青 造就名將

慶州也屬於邊疆前線,范仲淹在當地招募流民、屯田、修築城寨,持重防守。同時他爭取羌人的支持,羌人是北宋和西夏邊境上的第三股獨立的軍事力量。范仲淹很有魅力,人品又很好,所以羌人都很尊敬他。當時有六百多個羌族的首領因為范仲淹的緣故歸附了北宋。

范仲淹在慶州戍邊大約二三年,期間寫了很多很有名的詞,如《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這是上半闕。還有《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在守邊期間,提拔了北宋名將狄青。范仲淹知慶州後,延州知州由一個叫龐籍的人接任。由於前線打仗,北宋招募人到延州去作戰,狄青主動報名從軍,被任命為延州指揮使。他因為作戰勇敢,得到了龐籍的賞識,龐籍又把他推薦給了范仲淹。范仲淹見到狄青後,給了他一本《左氏春秋》,並對他說,為將不知道古今之事,只是匹夫之勇而已。狄青在范仲淹的鼓勵下發憤讀書,也讀了很多秦漢時期的兵法,成為一代名將。

◎狄青戰功赫赫 為人謙虛低調

狄青曾經在四年之內與西夏打了25場戰鬥,燒毀了西夏幾萬石糧食,俘虜過西夏五千七百人,在險要地區修築城寨。他作戰非常勇敢,有一次他打仗受了重傷,養傷時突然聽說西夏來進攻,一下子跳起來,繼續衝鋒。他衝鋒時,披頭散髮戴一個鐵面具,把臉都遮上,西夏人不敢去頂撞他的兵鋒。狄青戰功赫赫,最後官至樞密使,成為北宋最高的軍事長官。

北宋時期,當兵的人從最底層做起,最開始都要在臉上或者胳膊上刺字。這種刺字一生都洗不掉。別人一看你臉上的刺字,就知道你是一個當兵的。當時除了普通人之外,還有一些罪犯、流寇當兵,所以當兵雖然待遇好,但是社會地位很低。狄青做到樞密使後,仁宗跟狄青說,我有一種藥水,可以把你臉上的刺青洗掉。狄青不洗,他說,我是從最底層幹起的,留著臉上的字可以鼓舞將士。告訴將士們不要妄自菲薄,好好幹,將來也可以像我一樣。狄青謙虛低調,毫不隱瞞自己出身低微。

◎傷經濟宋夏厭戰 啟談判兩國簽約

宋、夏在「好水川之戰」後,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大量花錢募兵戍邊,給北宋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西夏的日子則更不好過。因為兩邊開戰後,雙方就斷絕了貿易往來。由於西夏物產貧瘠,日常必需品都需要從北宋購買。切斷貿易後,西夏開始物價飛漲,一尺布賣到幾百錢,所以西夏百姓怨聲載道。這時,兩邊都有了講和的意願。

北宋作為一個大國,自然要做一點姿態。公元1041年(「好水川之戰」的同一年)冬至,皇帝祭天時發布了一份詔書,表達了對遠人的寬大之意,表示雖然發生了戰爭,但是對方願意投降的話,北宋也願意接受。實際上這個詔書就是寫給李元昊看的。李元昊也覺得這個仗很難往下打,第一吃不掉北宋;第二他又希望北宋能像對待遼國那樣,每年給他些錢。公元1043年,李元昊給宋仁宗寫信,自稱烏珠,意思是可汗,沒有稱皇帝,把自己的頭銜降了一級,然後稱宋仁宗為父皇帝,令仁宗感覺很有面子。隨後,雙方開始談判。公元1043年,宋、夏簽訂了和平條約。北宋每年給西夏白銀七萬二千兩、絹十五萬三千匹、茶葉三萬斤。宋夏之戰暫時基本結束。

◎遼國欲趁火打劫 增歲幣平息事端

在宋和夏之間發生戰爭的時候,遼國想趁火打劫。當時遼興宗給宋仁宗寫了一封很無理的信說,希望能夠取得瓦橋關以南十個縣的地方。北宋正和西夏打得焦頭爛額,仁宗不想兩邊同時開戰,於是派了一個叫富弼的人出使遼國。雙方經過一番激辯,遼國覺得自己確實理虧,最終屈服。它也不可能對北宋發動戰爭,因為第一,它沒有一定打贏的把握;第二,沒有能夠說得過去的藉口;第三,一旦發動戰爭,原來那每年三十萬兩白銀的歲幣就沒有了,自己還要花很多錢,遼國權衡後決定講和。但是又不甘心得不到任何利益,於是提出跟北宋和親。

富弼出使前,宋仁宗曾跟他交代,割地不行,通婚不行,賠錢可以。所以富弼說,仁宗皇帝確實是有女兒,但是現在才4歲,如果你要想通婚的話,得等十幾年之後才可以。而且按照我們漢人的禮節,皇帝嫁女兒的嫁妝是十萬兩白銀。遼國一想,要等十幾年才給十萬兩,那還是要歲幣吧。他們又提出能否每年多給些錢,富弼說,每年可以多給你們十萬兩白銀,加上十萬匹絹。這樣,富弼和遼國簽訂了盟約,史稱「富弼之盟」。

◎范仲淹慧眼識富弼 勸張載學儒成名家

富弼也是范仲淹提拔的。范仲淹很有知人之明。富弼很年輕的時候,范仲淹一看到他就覺得他將來會很有成就。後來范仲淹把富弼推薦給晏殊,晏殊把女兒嫁給了富弼。後來富弼也官至宰相。

范仲淹還提拔了張載。這個人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談論兵法。他21歲時見到范仲淹,范仲淹說,聖賢書中才有真正的樂趣,你怎麼能讀兵法呢?你還是去讀一讀儒家的書籍吧。張載後來成為很有名的哲學家,和程頤、程顥、周敦頤、邵康節並稱「北宋五子」,也是宋明理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

北宋和西夏的戰事告一段落,又通過增歲幣的方法解決了和遼國之間的關係問題。外交、軍事上的威脅就此告一段落。但是在仁宗一朝,北宋還有一些嚴重的內政問題。仁宗皇帝準備通過一些改革來解決這些危機。那麼在內政上,北宋到底有哪些危機,他又是任命了誰去解決這些危機、這些危機最後得到解決了嗎?請看下一章《慶曆新政》。(待續)

編注:本文根據章天亮博士的大型講史系列節目《笑談風雲》之《隋唐盛世》視頻版整理而成。

《笑談風雲》是新唐人電視台製作的視頻版中國通史,目前已出版《東周列國》、《秦皇漢武》、《隋唐盛世》和《兩宋繁華》四部,第五部《大明王朝》也已於2019年底面世。◇

點播節目視頻和音頻
請訪問《笑談風雲》
官方網站:
https://xtfy.ntdtv.com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