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86.17,按周再跌0.18%。分區指數個別發展,港島反彈1.81%,九龍再跌1.46%,新界東再微升0.17%,新界西回軟0.35%。其餘領先指數全線繼續偏軟,大型單位、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分別再跌0.72%、0.09%及0.07%。中原經理人住宅售價指數(CSI)最新報58.26,按周下跌0.76個百分點。
沒有邏輯只有執行
二手樓價指數連跌五周,累計跌幅2.3%,但跌幅收窄,九龍區跑輸大市。受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五條鐵路」等基建概念刺激,新界區樓價相對表現較佳。發展商亦配合趁機推動北部樓盤,區內新盤開價將有指標性作用。原先北部供應重鎮如古洞北粉嶺北一帶,區內新盤定位將有所改變, 上車選擇只會進一步被壓縮。九建康城新盤海茵莊園主打小型單位,上周推438伙,售出近八成。紅磡#LYOS本周開售150伙,平均呎價1.56萬,暫超額認購20多倍。二手業主因應施政報告叫價強硬,成交拉鋸回落。發展局公報未來三至四年潛在私人供應9.4萬伙,但獲批地而未動工數字急升,代表發展商建屋放慢手腳。受制於七成資助房屋比例加上鐵路主導,未來私樓地皮大減,間接鼓勵發展商拖慢發展。另一邊廂資助房屋興建進度落後,未來數年出現供應斷層機會大增。另外,特區政府施政上荒誕邏輯無日無之。萬多人跑馬拉松,但數千人參與幅員甚廣傳疫機會更低的毅行者卻不獲批准。外防輸人是防疫重點,政府之前以經濟原豁免部份人檢疫,但今天為了條件不明的通關又取消豁免。政府聲稱為市民健康立法禁止電子煙,但為害更大的傳統煙則任君享用。政府處所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更擠迫的的公共交通卻不需使用。土地房屋政策上的荒唐邏輯更是俯拾即是。長期供應短缺,錦上路站通車18年但一期項目還未開售,沙田搬遷慮水廠由政策討論到完成發展預期要20年,最終還變成住屋零供應的創科地,但「北部都會區」世紀大計亦只需時20年。政府稱未來十年資助房屋供應超標2萬,還繼續覓地增加供應,但三年上樓承諾卻還要等廿年,劏房清零更要2049。無他,特區政府只是傀儡,沒有邏輯,只講執行。
政策三分鐘熱度
「重中之重」十年來問題未見解決,新一份施政報告基本上更已放棄短中期,政府遂將焦點放在唱好空中樓閣「北部都會區」。林鄭接受傳媒訪問時指依照過往經驗,土地政策必須持之以恆,不應因為經濟波動或者房屋價格升跌而受到影響。她續指以往政府曾經因為跌經濟差而改變土地政策,收起規劃,停建居屋,作為長遠計劃這些政策不是很正確。還提及她之前發展局局長工作得到認同云云。她言論矛頭直指董建華。98政府制定長策,03年因經濟下滑而取消,停建居屋,曾蔭權時代更在開發土地上放軟手腳,導致今天土地荒。林鄭當年任發展局局長期間乏善可陳,對錯誤政策未提出任何異議,繼續執行,是缺地的主要責任人。事實上,未能持之以恆的政策又豈止一端。梁振英承諾任內令公屋回平均輪候時間回到三年,但長策與承諾並無關聯,今天陳帆稱要再等廿年時間,與放棄承諾沒有甚麼實質分別。「港人港地」得到各界支持,推了一幅便無疾而終。承諾青年宿舍無影無蹤,長者居所沒有下文。林鄭競選時稱增加開拓土地相關部門的資源,加快審批流程,分拆運輸及房屋局,通通不見蹤影。有些更是出爾反爾,明明表示無條件減辣,林鄭又放寬按揭保險,一手空置稅旨在加快貨尾推出市場,政府將到手的條例叫停。土地大辯論結果政府照單全收,進度不明,還被從未討論的「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凌架。決而不行,出爾反爾,只是今天土地房屋的部份問題。不誠之人,位高權重,堅持己見,將問題諉過於人,才是遺害最深。
政權講一套做一套
在另一場合,《2035香港我作主傑出學生真情對話》,林鄭稱正反思青年工作定位,聆聽年青人心聲,並解決他們向上流的困難,特區將為青年提供一個廣闊的舞台,整個「北部都會區」為年輕一代建設云云。「聆聽市民聲音」林鄭從競選講到今天,反修例運動極多抗爭者都是年青人,林鄭指他們不是社會持份者。年青人需理解和支持,政府從沒反省為何九成年青人反對政府,只一味抵賴外部勢力、假資訊煽惑,而採取手段是加強教育,懲罰清算。政府未清楚年青人所想,未見在特區創造大量機會,就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就將本地人才送走,目標4千人。那邊廂,施政報告連續兩年將輸入優才計劃翻倍至4千,過去五年利用各種非單程證計劃輸入人口超過10萬人,不少是大學生研究生年青人,大量引入競爭就是政府的所謂「支持」。退一步,年青一代希望參與規劃決策討論,但整個「北部都會區」從天而降,無任何諮詢,林鄭一己之見,比幾十位參與土地大辯論的專家提出的所有方案還要「高明」。以「家長式」與年青人溝通不可能是有效的溝通方法。建制把持立法會處處敦促政府加快執行,方向是排除公民參與,又豈會特別讓年青人參與其中?再退一步,不少人只希望安居,擁有適切且可負擔的居所。北部規劃重點是大灣區融合的創科基地,擁五條新鐵路,有65萬職位的大都會,樓價如何回到負擔能力範圍?都會區計劃還未出籠,古洞北地皮樓面呎價已達8,500,哥爾夫球場附近的粉錦公路住宅地皮樓面地價9,200。諷刺地,當年啓德首幅港人港地樓面地價5,157,開售時呎價是地價的280%。政府聲稱未來有100萬伙供應,情況等同八年前長策一樣,政府充滿信心稱十年目標可達,但今天未見其影。供應一天未推出市場,就可改動,如同沙嶺大幅縮減規模一樣。再有,一天未掌握政府輸入人口政策,未知這些新供應是是否真的為年青一代而設。
林鄭競選時政綱結語之一是與青年同行共創未來,過去數年實際情況大眾有目共睹。特區體制早已翻天覆地,14年後的2035何其難料,但唯一可以說準的就是政權正在無限擴權,用作執行它認為正確的政策。林鄭為何要特意指出董建華時代政策之不是,就是告訴大眾今次不同,不管特區甚麼情況,不管甚麼人有甚麼想法,必定落實執行「指令」,「指令」改變另當別論。在新的遊戲規則下大部份年青人比以往更沒有話語權,更難真正找到同聲同氣的人代表發聲,連選票上的名單都經過篩選,但政權又稱大計是為年青人將來而設,這盤大棋局不知讀者看懂了沒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