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市長簡世德(Sadiq Khan)前日(7月21日)宣佈,市政廳將使用超過 90 萬英鎊(約 958 萬港元)幫助港人在當地定居。當地多個港人組織歡迎上述決定,並在22日與倫敦副市長班尼特(Debbie Weekes-Bernard)會面,討論撥款如可實現效益最大化,以幫助在倫敦的港人融入社區。
會議在英國時間22日早上在克尼(Hackney)華人社會服務中心舉行,歷時1個半小時,約30多人出席,包括克尼華人社會服務中心經理林懷燿、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前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香港監察」創辦人之一羅傑斯、「香港連鄰」創辦人王茂俊和Winston Marshall、「港援」發言人Venus等。
鄭文傑:撥款用於四大範疇
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在會後向本報表示,今次是首次解封後的實體會面,過往一直是網上對話,故今次會面意義重大。眾人又探討如何支持居住在倫敦的港人社群。
鄭文傑指,今次是首次與倫敦副市長會面,相信她是負責相關撥款的主要官員。他又引述副市長的話指撥款用於四大範疇,第一、會有相關專員進行撥款的統籌,包括港人歡迎中心(Welcome hubs); 第二、部分撥款會用作研究,以了解倫敦港人的需要;第三、協助組織去擴展服務,包括不同港人組織和團體;第四、撥款會對行一個配對服務(MappingService),即有專人幫助港人在當地生活。
「一定是港人組織最了解港人的需要。」鄭文傑坦言「是意料之外,我以為港人歡迎中心是12個實體中心,誰知是網上中心。」他認為遠遠不夠,原以為是疫情關係,但港人真正需要的是實體會址。
他補充道,當局的歡迎中心實際是「移民策略聯合小組」(Strategic Migration Partnerships, SMPs)的一種,屬於專為特定群體服務的官方組織,「歡迎中心其實和他們對其他種群的政策一樣,同一樣的網站,並設有廣東話服務。港人與其他移民一樣,有甚麼不明白就上網查詢。」
鄭文傑在會面期間表達希望當局可以設立一個實體港人社群中心,因為一些服務是網上沒有辦法取代,例如面對面服務,港人溝通間的親切感等,「這是遠遠比上網看到的資訊來得更好。」
被問及會面會否常規化,鄭文傑回應指將來會再約時間會面,但未必再是副市長赴會,可能是一些市政府相關部門的官員去接洽。另外,鄭文傑認為,今次解封後首次實體會面,也是眾多在英港人組織的首次相聚,希望可以借會面加強港人的凝聚力。
討論港人迫切問題
會上眾人討論當前港人迫切的問題。對港人群體而言,除融入社區外,最重要的是房屋、就業和升學,鄭文傑指:「好現實,都是衣食住行。」
房屋方面,據知一直有 BNO 人士由於欠缺信貸紀錄,加上疫情等因素,面臨在英租屋困難,鄭文傑表示:「因為疫情期間英國政府規定不允許業主終止租約,導致他們很怕遇到租霸。因此一定會對欠缺財務保障的港人非常嚴謹。」他希望解封後,倫敦市政府能在相關方面給予援助,例為港人設立「租務保證計劃 」(Rent Guarantee Scheme),即由政府做中介人,向業主租屋,再轉租予港人,可確保雙方風險。
就業方面,由於BNO簽證規定持有人不能領取「公共福利」(Public Funds),故他們沒去可以如英國公民般到工作中心(Jobs Centre)尋找工作,鄭文傑指:「因為它是公共福利的一部分。」會面期間,副市長回覆指,歡迎中心將會有方法可以做到相關工作,解決問題,當局亦會有相應的就職培訓,讓港人可以更融入就業環境。另外,專業認證資格同樣重要,例如香港教師、社工、律師等在當地的認受性。當局都要適時跟進。
教育方面,鄭文傑說,當局表示會確保港人社群學位充足,家長不會出現你爭我搶的情況。當局還會推動語言訓練,聘請一些說粵英兩語的語言老師,提升港人的英文能力。
避免公帑落入親中共華人團體
鄭文傑表示,據了解,市政廳將於本月29日公布更多申請細節,讓有興趣協助港人的團體申請資助。他指出,倫敦市政府很大機會以為所有華人華僑團體都會為港人提供服務,極大機會以「多元化」為由,將部份資助分配給親中共團體。
過去 2 年,有多達200個英國華人華僑團體曾發起聯署,分別支持「中國內政不容外國勢力干涉」、「港區國安法」、「立法會愛國者治港」等。
對此,鄭文傑坦言,市政府應避免相關公帑落入一些親中共的華人團體手上,包括在「反送中」運動上支持極權和支持「國安法」的團體,認為親中共團體絕不可能用公帑去「支持他們本身不同意的政策和群體。」
另外,鄭文傑又希望,除倫敦市政府外,一些較多港人居住的城市,例如曼徹斯特、伯明翰等,當地市政府都可以有相應計劃,協助港人融入社區。
建議撥款可用於加強心理健康問題認適及服務
港人組織「暖氣軍師撐香港」聯合創辦人Terry 則與鄭文傑一樣,同樣認為倫敦市政府不應將這筆撥款給予相關親共華僑團體。他又建議,當局可以幫助港人融入英國社區,如設立一個平台、在香港的重要日子舉辦活動,例如二戰重光紀念日、香港開埠等。他坦言不想牽涉到政治,但一說到香港和英國的歷史就會牽涉到政治,「這是無可避免的。」
另外,Terry又重點提到居英港人的精神健康問題,指這筆撥款可用於提高港人社區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以減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污名化,並為面對面治療或相關服務提供適當場所,「正如我之前接受訪問時提到,移民和第二代移民發展心理健康項目的風險更高。」
BNO簽證於今年1月31日生效,首季已有逾3萬4千宗申請。內政部短期內亦會公佈第2季申請數據。英國政府預計,首年將有最多逾15萬人移英。倫敦市長辦公室估計,當中有一大部份人會落戶倫敦。今次倫敦市長提及的 約90 萬英鎊撥款,便是來自上述撥款。市政府將與多個機構合作,包括 Hong Kong Assistance and Resettlement Community (HKARC)、英國港僑協會、倫敦克尼華人社會服務中心等。@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