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碼攝影普及的今日,仍有攝影師對菲林攝影情有獨鍾。80年代開始進行菲林攝影的何紹基,在掌握基本功的前提下,一路鑽研不同的表現手法,力求在相片中帶出唯美意境。拍出一輯好的相片,背後付出的心血不少,在30多年的菲林攝影路上,何紹基不斷在追尋著一個問題:「生命為何?」帶著相機走訪各地,他坦言仍未找到一個理想答案,但他覺得攝影給予自己生命不少啟發,他形容攝影的過程也是人生探索的過程:「菲林攝影需要長時間的浸淫、磨練、等待、累積、沉澱。整個過程,猶如人生的探索。」

何紹基於2018年出版《光紛影雜——何紹基攝影輯耑》一書,集結了自己30多年來精選的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何紹基於2018年出版《光紛影雜——何紹基攝影輯耑》一書,集結了自己30多年來精選的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說起話來溫文儒雅的何紹基,攝影、書法、篆刻均是他多年的愛好,他將作品集結成書,並舉辦過多場展覽。其實他並非讀藝術出身,他多年來的正職工作是化學工程師。看起來藝術和化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何紹基相信當中一樣可以有關聯,他以攝影為例:「比如曬相,菲林需要化學上色,早年我自己曬相,化學的學識正好可以幫到我,可以調出我喜歡的顏色。」退休後何紹基有更多時間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2018年他出版《光紛影雜——何紹基攝影輯耑》一書,集結了自己30多年來精選的作品。

亦真亦幻 宣紙上的攝影作品

何紹基擅長拍攝風景相,無論是細膩的小橋流水,還是遼闊的山野風光,還是身邊一花一草的儀態,都在他的鏡頭捕捉範圍之內。熱愛書法及繪畫的他,想像將這些如詩如畫般的美麗風景印在宣紙或絹上,或會有另一種意境。

實現這一過程並不簡單,技術上看起來並不複雜,只要將菲林相片數碼化,再印到宣紙上就可以了,實際操作起來過程挑戰很大,因為宣紙很薄,不能直接過機器,要先「托底」,至少要疊滿四層才能進入印刷環節。何紹基談到,印10張可能只有4張成功,甚至發生過弄壞機器打印頭的「慘況」。雖然困難,但最後他還是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何紹基將山峰和雲海相片印在宣紙上,再用書法題字、蓋印,整個意境瞬間就提升了。(受訪者提供)
何紹基將山峰和雲海相片印在宣紙上,再用書法題字、蓋印,整個意境瞬間就提升了。(受訪者提供)

何紹基舉例,有一張拍攝於華山的作品,拍攝的雲海層次不夠豐富,是他自認為比較失敗的作品。他便嘗試改變形式,印在宣紙上,再用書法題字、蓋印,整個意境瞬間就提升了,美感突出了。他慶幸自己能夠堅持嘗試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為攝影作品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何紹基拍攝竹子作品印在宣紙上的意境,如同畫作一般。(受訪者提供)
何紹基拍攝竹子作品印在宣紙上的意境,如同畫作一般。(受訪者提供)

「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中國傳統文人對竹的愛,在於它「中通外直,而且有節」,何紹基也十分喜愛拍攝此類題材。印在宣紙上的意境,更如同畫作一般。

專注投入等待 一張好相片背後的努力

訪問過程中,何紹基最為強調的便是攝影的基本功,在他看來,正如學書法首先要學基本字體,攝影也一樣,前期學會嚴謹的構圖十分重要。「你看到我有一些重拍作品,兩張照片疊加在一起,構成獨特的構圖,但如果沒有一個很嚴格的構圖學在心中,是做不到重拍出來的,拍攝出好相片靠的就是平日不斷的練習。」他喜歡菲林攝影,因為菲林總能夠帶給他神秘的感覺,在曬出相片的那一刻才知道拍出的畫面,讓他感到十分驚喜。

特殊「重拍」效果的相片,何紹基在華清池拍攝太陽,三個月後到訪德國,兩張相片合成。(受訪者提供)
特殊「重拍」效果的相片,何紹基在華清池拍攝太陽,三個月後到訪德國,兩張相片合成。(受訪者提供)

要拍出一張好的相片,何紹基認為攝影師的耐性必不可少,當專注投入時,或會忘了眼前的嚴寒酷暑。他分享:「原來拍攝這件事,是可以很專注的,當你投入其中時,譬如很熱的天氣,等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你是不會覺得熱;在冰冷的下雪天,不知不覺就拍攝了一兩個小時。我想很多攝影師都有這種經歷,這種專注力是可以產生很多正能量。」他喜愛拍攝風景,風景相通常對於天氣、構圖、色彩的要求很高,找到一個好角度,或需要等待一個好的時機才能拍到理想的圖片。

何紹基提及,一張攝影作品產生出來,看起來是很短時間的事,看到當下畫面構圖、顏色、氣氛,瞬間按下快門,就完成了,但相片要拍得有意境,其實是要靠攝影師多年的經驗積累和基本功的儲備,「攝影看起來是一瞬間的定格,但是攝影的基本功,是終身學習的事。」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細微末節,他認為更是培養「攝影眼」的關鍵:「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專注,你會發現很多很好的東西,很多細微的東西,被一般人忽略的事物,正是最重要的元素。」

體會「慢」節奏的生活

在講求節奏快速的現代社會,很多時候人們都習慣匆匆忙忙向前衝,何紹基選擇菲林攝影和書法,正是喜歡這兩種藝術的「慢」。他分析菲林攝影的「重拍」過程,這與一般數碼拍攝不同,當他拍下一張相片,可以等待一天、一周,甚至一個月去捕捉下一個畫面,將兩個場景重疊在一起。這個過程便是人生途中的「等待」與「沉澱」,不要急於去呈現此時此刻的表達,而是慢慢細味,咀嚼當中的意境,再發掘新的特色。

香港風景之「野渡」。(受訪者提供)
香港風景之「野渡」。(受訪者提供)

在攝影集中,何紹基如此描繪菲林攝影:「如果說『藝術是生活的昇華』,那麼菲林攝影便是『昇華的藝術』。那一方負片,定格時空,灌注攝影者的心思意念,銘刻拍攝人的手眼技藝;捕捉的瞬間,喀嚓一聲,焦點美化了,感情深化了;經過等待和期待,然後,一切又在顯影中重現,在相紙上化作永恆。這種蛻變和昇華,可不是快速、簡單的過程,也非今天的數碼照片可以媲美。」

*********

總結自己的攝影之路,何紹基又回到最初的議題:「生命為何?似乎影相是可以追尋到這件事的,但是不能全面說出是甚麼,反而我在追尋過程中,得到美感,得到當下的力量。人生多些美感,正能量多些,人也開心一些!」◇

香港風景之「維鏡繁華」。(受訪者提供)
香港風景之「維鏡繁華」。(受訪者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