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解決問題的父母,不會陷入與孩子決定勝負的角力戰,因為他們關注的是如何找出共同的好處和解決方案。親子一起合作、相互尊重、找出讓雙方都保有尊嚴感和個人權力感的解決方案,才能降低情緒強度、學會用創意解決問題,並且培養團隊意識。正是這種關係,讓高需求小孩願意和父母一起合作,甚至進入青少年時期,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
反之,如果一個家庭的目標不是達成協議,比如父母不管孩子同不同意,就要孩子去做一件事,談判完全不在選項之內。結果就只會有兩種:不是父母贏,就是孩子贏。
成為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家庭 需要三個步驟:
你(You)要試圖理解,孩子高堅持度背後,真正在意的是甚麼。
說明(Explain)甚麼事情對父母很重要。
一起解決(Solve)問題,邀請孩子提出方案。
把這3個步驟拼起來,就會得到彼此能接受的選項,讓雙方都說出:「可以!」(YES!)
父母選擇先去理解孩子,並不表示放棄權威,我的同事琳恩最近證明了這一點。
教養案例:琳恩成功讓雅各放棄在上課時間玩恐龍玩偶。
琳恩是派地亞兒童發展中心(Paidea Child Development Center)的負責人。中心開放時間是早上六點四十五分到下午六點,而上課時間是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半。在非上課時段,孩子可以自己從家裏帶玩具和朋友一起玩或自己玩,但到了早上九點,所有帶來的玩具都必須收在中心的小房間裏,直到放學才能拿回去。
今天早上,雅各把最喜歡的恐龍帶到中心來。開始上課之前,老師要雅各把恐龍收起來,他失控了,這時琳恩走進教室。「我知道你是真的很想要你的恐龍。」她說。
雅各抗議:「我現在可以玩恐龍!恐龍不是家裏的玩具。」
「這隻恐龍是每個人都可以玩的嗎?」琳恩問,「如果只有你一個人可以玩,那這就是你家的玩具。」然後她稍微停了一下子,讓雅各想想這些話,然後繼續說:「這玩具是你的,你要把它放在我的辦公室裏,還是放在你的小房間?」
雅各想了一下,然後回答:「放妳的辦公室。」然後就和琳恩一起走進辦公室,把恐龍放在那裏。
遇到高堅持度小孩,我們要停下來理解,不需要說服孩子認錯。在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的過程中,孩子會給父母需要的訊息,決定下一步要做甚麼。而試圖理解的關鍵是,要先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待續)
─ ─摘自:《開啟「高需求小孩」的正向天賦》野人出版提供◇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